从全景天窗热量问题,看车辆相关设计的理论与现实差异
【本文来自《车身铺上薄膜太阳能电池板,这个真的值得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光伏发电过程中,板子产生的热量也不小,
这一看就是科盲。
你的车在太阳底下晒着,没有光伏就不发热?
20%左右的辐射被转换成了电能,车身温度肯定要比没有光伏的低。
800W-1KW的发电能力低?你家的家用电器有几样功率超过1KW的?
关于热量问题,从简单逻辑上看,的确如你所述。
但你应该也能猜到,我后面要说但是了。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便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吐槽一些车辆的全景式天窗的设计:在天气晴好的季节,即便是拉上车幕,其温度体验也比传统构型要差上许多。
从理论上看,琉璃的比热容要比金属要高上许多,玻璃每上升一度,其吸收和热量要远高于钢铁,所以理论上,使用全景式天窗后,我们再贴一层遮光膜,在一定时间内,车内升温速度要比传统构型更慢才对。
而我们实际体验却截然相反,主要还是另外一个常识性问题:导热率及热辐射效率。
金属的导热率要远高于玻璃,同时,其热辐射效率又低于玻璃,这就导致二者的散热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
金属的导热率高,所以其内部的温度能以较快的速度传递至表面,并与空气这种介质接触进行能量传导,能迅速地实现散热。
但玻璃的导热率要远低于金属,其主要散热方式则是热辐射散失,这种方式的散热效率显然要远低于热传导。
或者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积热问题”,就如我们的电脑散热一样,因为导热率不同,同体积的铝制散热器的与铜制散热器那温度就是不同。
另外,我们不能忽略光伏板本身的电阻问题,导致其在发电过程中,其自身也会产生热量。
以及那一层车漆,它除了隔绝金属与空气的直接接触外,其还有一定的隔热功能。
而至于标称功率,我们都应该明白那是实验室的理论值,其实际应用大概只能达到标称的60%上下,甚至更低。
而即便是理想状态下,家用车那点面积,大概也就能装下四五百瓦时的板子,这点发电量放在家用车上其实还是有点得不偿失。
如果一定要上车,那也只能放在房车、或公交车这一类的大巴上——面积足够,同时散热问题更容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