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钟情于相声的那一代人逐渐老去,或许到那时,就连小众文化的地位都难以保住了
【本文来自《“从相声观察脱口秀,我发现两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相声艺术诞生于华北地区,最初主要在京津冀一带流行,后来凭借春晚这一极具影响力的平台,其影响力逐步扩大,渐渐在全国乃至海内外部分人群中普及开来。在旧时代,由于当时的客观情况,大多数艺人一生的活动范围可能也就局限在生活周边的十里八乡,出于行业竞争方面的考量,艺人们对相声行话的保密性极为看重。那时有着这样不成文的规矩,要是彼此之间不存在师承关系,行话那是绝对不会传授给外人的,民间也流传着 “宁赠一锭金,不赠一句春” 这样的说法,足见当时对行话保密程度之高。
时光流转,到了现代社会,相声与其他那些依赖师承关系传承的技艺一样,都陷入了颇为艰难的境地。当下,已经很难找到愿意花费十几年的漫长时光,仅仅专注于钻研、学习相声这一门技艺的人了。随着愿意学习相声的人日益减少,与之相应的是,相声表演的场次也在不断减少。而且,人们欣赏相声的便利程度,远远跟不上人口快速增长的节奏。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相声慢慢变成了一种小众文化。假如后续没有其他外部因素介入并施加影响,在整个社会人口的范畴内,看过相声并且喜爱相声的人所占的比例将会持续走低。等到钟情于相声的那一代人逐渐老去,或许到那时,相声就连小众文化的地位都难以保住了。
反观脱口秀,它和相声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别。脱口秀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是开源的,进入这一领域的门槛相当低。不管是谁,只要大致了解几个关键要点,便可以登上舞台去说上一番,当然,至于说得水平如何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脱口秀确实给了更多人参与其中的机会,使得许多原本没有相关专业基础,也缺乏深厚功底的普通人,都有机会站到舞台上展现自我、表达内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