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需要基础设施

因为美国的“星际之门”项目,这两天“AI基建“这个词在媒体上不断重复。

但事实上,AI技术领域发展至今没有提出对新一类的基础设施的需求。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

已有的基础设施包括四类:水、能源、交通和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只是指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特定的AI模型,如大语言模型,在训练时需要大量的算力。这种算力需求只是少数公司的需求,完全没有公共服务的性质。

类似需要大量算力的项目,如搜素引擎,天气预报,生物医药等,就没有提出过基础设施的需求。

AI的应用现在还在探索阶段,推理的计算最终可能落在各种终端设备上,如机器人,新一代的手机和电脑,新一代的家电等等,也和基础设施没关系。

就算AI未来的发展真正提出了某种基础设施的需求,也不是现在要考虑的。车都还没造出来,你修什么路?

少数公司和政客包装AI基础设施的目的,无非就是巧立名目,从政府手中捞钱,从投资者手中圈钱。

我们需要支持新技术的研发,新产业的发展,但科研,产业政策和基础设施之间仍然需要明确的界限,各有各的章法。

总而言之,AI不需要基础设施,AI基础设施是一个伪概念。

如果美国政府为星际之门项目掏了钱,那么它的商业竞争对手,如马斯克的xAI,谷歌,微软和亚马逊,一定有话要说。

发表于北京市
01-23
国际 科技 财经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预制菜万亿产业:风波之后的破局契机

“不走俄罗斯,中国对欧从我们这儿过,运能将翻番”

发表暴论还拉中国下水,美媒扶额:什么场合讲这种话…

直径超1000公里!风王“桦加沙”已登陆

“帮美国遏制中俄,我们却付出惨痛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