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还有祠堂文化的,可以考虑把祠堂扩大化,搞成家族化的纪念馆

【本文由“东八区北京时间”推荐,来自《女子废品站买下已故女科学家手稿捐给档案馆,离世前你会如何处理自己的东西?》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种比较有意义的工作手稿建议作者原单位回收保存。部队有连史室、团史室来纪念该单位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地方机构也可以参照搞个单位内部的纪念馆、展览室。收录这些实物,展品永远比展板丰满。户籍所在地的博物馆、纪念馆也可以考虑接收名人遗留品。总之,这些东东出现在废品回收站,名人及其后人都不会喜闻乐见的,其它群体观感也不好,感觉推动历史发展的当事人的毕生心血未被后代尊重。

南方还有祠堂文化的,可以考虑把祠堂扩大化,搞成家族化的纪念馆。有名望的人物可以无偿入馆展示,其它人可以有偿展示自己的得意作品,字画、证书啥的。人生海海,只留一座墓碑作为存世过的证明,那就太单调了。

发表于重庆市
2024-10-24
社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39%!“瑞士举国目瞪口呆…”

就业数据两月掉25.8万…特朗普破防,开了统计局长

“特朗普把印度当成反面教材,用来威胁其他国家”

“美出口审批机构趴窝,企业界急喊:中国订单要飞了”

又一典范!“中国方案更实惠,还手把手教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