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安市第五中学:立足学生发展的“三环六步”生本课堂范式
武安市第五中学成立于2007年,在“立德为根,以人为本”办学理念指引下,实施“安全稳校、质量立校、文化强校、科研兴校”发展战略,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着力培养爱国担当、德智双全、身心两健、崇劳尚美的阳光少年。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该校坚持“示范引领、机制推动、以生为本、创新落实、减负增效”课堂教学改革整体思路,精管理、重科研、育亮点,营造生本发展生态,稳步推进“三环六步”课堂范式的实践,着力打造生本课堂,实现优质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
营造“把学生时刻放心上”生本发展生态
武安市第五中学秉持“把最美好的给予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向着梦想启航”的核心教育观,为学生未来发展担当,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成立课堂教学改革专班,制定完善系列课堂改革机制,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就自我的重要平台。
队伍建设助力。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开拓教学视野,丰富自身内涵;大力实施“青蓝结拜”、“读书提质”工程,创立“名师大讲堂”,开展订单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定期开展“如何深度备课”、“高效课堂构建”、“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等主题教研活动,名师引领课、青年教师展示课常态化,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常规管理保障。精细常规“四个关键点”。即抓实集体备课,形成“集体备课全科覆盖、校领导全程指导、研讨活动全程观察”的有效备课模式。抓活课堂教学,随机抽查、专项督查、学生走访,确保课堂活力;抓好小课题研修,以教学遇到问题确定研讨主题,确保实效;抓新教学反思,以数据明得失,以得失拿措施,以措施提质量。
校本研修提质。围绕“新课标落实、新中考改革、新课堂实践”三个主题,聚焦主要问题,破解教学困惑。组织深度备课模式研讨会、多元化学习方式优质课评比、核心素养引领下课堂教学模式沙龙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新中考改革研究,科学指导日常教学、备考。周二教研日坚持“单周分散教研、双周集中教研、单月名师展示、双月名班主任交流”,提高教研实效。
打造“让学生处处有成长”生本课堂范式
课堂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学生的发展,唯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改革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武安五中“三环六步”生本课堂模式是在长期课堂改革实践中,充分借鉴名校课堂经验,结合校情、生情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理念的实践和具体体现。
一、“三环六步”生本课堂基本内涵
“三环六步”课堂教学范式,“三环”即:“自学、互动、检测”,“六步”即“巧导设疑、自主学习、交流释疑、展示精讲、检测提升、生成创新”。
二、“三环六步”生本课堂实施规范
第一环节:自学(15分钟)
1.巧导设疑(5分钟)
巧导,指教师的导课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正确、科学、巧妙的“导”,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内在的求知欲望。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内在的求知欲望。导入环节的设计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同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可采用视频、图片、文字材料等多种呈现方式。
设疑,在对教材内容、《新课程标准》和学情 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学习目标的设定和自学指导的方案设计。根据教材内容、《新课程标准》和学情 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包括探究目标、内容、方法、时间等,努力做到正确性、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时效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白学习内容,自学方法、时间、标准,可以以问题的方式以课件形式呈现出来,也可以编写《导学案》。“有疑才有思”, 精心设疑是学生自学环节的关键所在。
2.自主学习(10分钟)
学生参照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题,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积极主动的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整体感知新知识。学生自学时,环境要安静,内心要平静,大脑要清净。尝试使用问题标注法、温故知新法、尝试练习法等自学方法,做好笔记,将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在《自学问题本》。教师做好巡视、关注、了解、调查等工作,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不提示,不暗示,不揭示,只做一个观察者,而不去做一个评论员,为有针对性的精讲奠定基础。
第二环节:互动(20分钟)
3.交流释疑(10分钟)
学习小组人数为4—6人,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学环节中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分层次互动交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集思广益,讨论结束后,梳理知识,达成共识,并在《自学问题本》上做好标注。教师加强巡查指导,重点关注薄弱学习小组、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结合学生交流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
4.展示精讲(10分钟)
个别性的、基本的、一般性的问题,依靠学生自己解决或依靠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的,不再进行展示。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由组间探究研讨,补充作答。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坚持从学生的理解层面和思想高度解决问题,保证最大程度的“原汁原味”。对于展示中没有发现的重要知识、易混易错要点,及时引导强调,进行精讲,适时深化和提升,构建知识体系。
第三环节:检测(10分钟)
5.检测提升(7分钟)
检测可以是课后检测,也可以是穿插检测。检测包括口头检测和书面检测。通过多种形式的当堂检测,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练习题要设置必做题、选做题、探究题,要有覆盖面,要有梯度,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到个体,努力做到生生有题做,生生有展示,生生有进步,将分层教学落到实处。
6.生成创新(3分钟)
生成就是课堂小结,由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内容,回想互动交流体会、对照当堂检测反馈等情况,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所学所惑所得。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言,让他们向大家展示,自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哪些生活常识,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掌握了哪些课本知识,拓宽了哪些知识储备,明白了哪些人生哲理。
落实“让学生时刻有提升”生本教育实践
多彩课程,提升内涵。在“立德为根,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指引下,该校加大课程研发,完善课程体系,突出基础类、拓展类、研究类课程建设,打造多彩课程,培育时代新人。基础类课程(为国家必修课程)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课程;拓展类课程(校本选修课程)包括校本课程(《礼仪教育》、《武安历史文化》、《学生一日常规》等)、社团活动课程(涉及器乐、舞蹈、冰雪运动等社团课程)、节日课程(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劳动节等);研究类课程包括项目化学习、物理小发明、科技探究等课程。通过课程实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爱国担当、德智双全、身心两健、崇劳尚美的阳光少年。
五育融合,内外兼修。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该校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探索构建特色德育课程体系;以“以党课、道德讲堂、学生论坛为载体,引领学生学新思想、明方向、提本领,做好接班人。创新落实 “每人一个兴趣小组、每月一次特色活动、每学期一场报告会、每学年一次素质大赛”素质提升战略。成立器乐、舞蹈、合唱、冰雪运动等学生社团,让课堂内外相互融合,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作业改革,拓展延伸。坚持科学有效的原则,打好“作业+课堂教学改革”组合拳,建立“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数量精简、细化监督管理、简化布置流程、弱化分数导向、深化质量提升”作业体系,坚持高密度教研、高密度反思、高密度评价,不断提升课堂特色作业内涵。定期开展作业展评,选取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科学高效的“校本作业单”、实践作业等有内涵的作业集中展示,树典型,引方向。以“作业改革撬动课堂减负增质”为突破口,努力走上“品质增、效能高”的轨道。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该校以“三环六步”生本课堂为突破口,以点带面,系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助推学校实现跨越发展。近几年,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曾荣获“邯郸市课堂改革示范校”、“邯郸市智慧校园”、“邯郸市作业改革示范校”、“武安市有限目标考核实绩突出单位”、“武安市教学质量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深化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是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优质发展的必由之路。武安市第五中学将牢记立德树人初心,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一往无前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不懈奋斗的朝气,创新管理机制,深化课堂改革,为打造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砥砺前行!(韩红征韩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