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生活的上海市如利用元宇宙社会机制运行,基本上180万人就能运行
【本文来自《积极推广人工智能的人,问一下你们的职业》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没工作,就是不上班的意思,业余干投资,不成功,没赚到钱,这几年都是亏钱。 亏死了! 血本无归!
投了两个领域:
领域一: 双碳行业以及双碳相关的职业培训。由于俄乌战争和美国欧洲放弃新能源化,目前行业不景气,我国由于经济下滑导致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职业人才和岗位培育缺乏强制化,基本上不温不火,养活团队不死就是最佳现状。但是广义的未来智能数据和数字化职业培训有着极大的前景,因为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不能在企业端短期有效上岗的问题。所以我还会坚持推进这个产业发展。
领域二:未来元宇宙世界落地的核心软件系统架构,子系统和开发框架。此系统能用编程来指挥控制所有开放通信和功能的智能机械电器装置,实现未来世界运行的游戏化,或者元宇宙化。编程后能实现人类功能的叫做软件定义的工作者。当然大家都不用弄懂这些表达。具体到譬如智能驾驶体系建设,那么这个软件系统可以生产出,软件交警,软件道口指挥员,软件导航员,软件驾驶员,软件安全员,软件充电员,软件加油员,软件车道管理员,软件车辆通信员,软件车辆作业员等等。 这些虚拟角色可以互相沟通来保证所有交通参与人员和车辆的安全和融洽,背后是一整套基于AI人工智能的巨大云计算系统和各种异质芯片计算机板卡等等。
元宇宙世界肯定能让人类社会更美好,但是元宇宙的实现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已经解决),是上层建筑问题,因为会产生很多高收入职业从业者,但是会消灭大量高体力输出的技能肢体型劳动者,必须设计全新的福利社会体系才能迎接元宇宙社会的降临。 好在中国的老人很快要突破40%,大量非劳动力人口组成实际上会助推中国率先进入元宇宙社会。 而我投的新型职业培训会帮助更多人转型为元宇宙社会工作者。
元宇宙社会会有三种工作者:
1)软件定义生产者的生产者 (智能制造): 也就是未来的标准大规模制造领域不需要人作为劳力参与,人设计的软件劳力用电能和机械来驱动生产大部分大批量商品。这些人的薪水月薪未来基本上3-6万人民币。
2)电气机械设备的安装,维修,更替工作者:就是在整个元宇宙社会抢修,维修,检修,应急保修的实体劳力工作人员,但是由于生产力极其巨大,基本上就是拆装的活,但是由于在物理场地工作,肯定要买高额人身保险,也有各种高温补贴,艰苦补贴,夜间补贴,熬夜补贴等等,属于高技术工程师,月薪基本上在2-5万左右
3)软件定义生产者的管理体系的生产者 (智能管理和指挥): 也就是未来的管理者和经理阶层被消失,因为所有的管理流程和指挥调度流程都由软件定义管理指挥者来运行,人类基本被隔离,除非要求强力介入和中断。 怎么说呢,比如现在企业有中层,机关有吏员,这些人吃卡拿要,骗上面欺负下面,这些中间环节统统被科学管理逻辑和管理器指挥器替代。 背后会有大量的心理学家,行为学家,软件开发者,法律工作者,物理学家,化学家,等等,在一个学院里面设计最合理的管理流程和指挥逻辑。剩下的就是具体操作的软件工作者去干活。 比如软件司机,软件卸货员,软件送门员等等。 这些人的月薪会达到 5-9万人民币每月。
目前我生活的上海市如果利用元宇宙社会机制运行,那么基本上,用180万人就能运行。剩下的2500万人基本上就是可以晒太阳,出门购物,洗澡,运动,打麻将,吃饭,上厕所就行了。 全年大概发1.3万亿的薪水,实现8-10万亿的产值(商品和服务)。2500万的人,只要愿意贡献数据和采集血型和DNA就行了。产值里面一半大部分就是电气机械的安装,淘汰和报废费用。大概五万亿到6万亿,然后薪水1.3-1.5万亿,还有就是服务产值,比如吃饭喝酒喝水,穿衣,丢垃圾,晒太阳,吹空调,上厕所,环卫,垃圾处理,空气清洁,供排水,搬东西物流等等。 大概2.5万亿。
金融的不算。元宇宙社会的金融完全央行化,没法属地化。所以不算! 其他高级产业也不算,比如未来大发展的芯片,航空,航天,宇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