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华为涅槃,《经济学人》改悔了吗?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以中国科技问题为封面,着重讨论了受美国打压下的中国科技的发展,并详细讨论报道了华为如何克服制裁。我们就以本期文章《How worrying is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science?》和《America’s assassination attempt on Huawei is backfiring》来看看作为部分政商精英的主流舆论如何审视这几年对中国的科技战。

作为封面文章开头,《How worrying is the rapid rise of Chinese science?》就坦率承认了中美科技战是出于现实主义而无关“普世价值”,以及对中科技战并非“easy to win”。

 

如果说有一件事是中国和美国鹰派安全专家所一致认同的,那就是创新是实现地缘政治、经济和军事优势的秘密武器。华盛顿的政客们正试图通过出口管制和制裁等手段阻止中国在技术上取得优势。美国的这一策略不太可能奏效。中国的科学和创新正在迅速进步。如果美国想要保持领先地位,并从中国有才华的科学家的研究中获得最大利益,那么它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推动自身进步上,而不是把重点放在遏制中国科学上。

 

为了说明我们已非吴下阿蒙,文章对我们的科技实力作出了如下“澄清”。

 

几个世纪以来,西方一直轻视中国的技术。自负的欧洲人很难接受这样一个遥远的地方可能发明了指南针和高炉。随着中国加入世界经济,其快速追赶和对西方知识产权的滥用使得它更像是一个imitator and  thief。与此同时,中国的科学也受到了贬低,部分原因是它鼓励研究人员大量产出低质量的科学论文。

 

是时候摒弃这些老观念了。中国现在是一个领先的科学大国。它的科学家们生产出一些世界上最好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化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他们在享有盛誉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比来自美国和欧盟的同行更多,被高度引用的论文数量也更多。中国还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许多曾在西方学习或工作的研究人员已经回到了国内。中国也在培养科学家。

 

当然我们的老朋友“皇冠上的明珠”也没有缺席。文章也安慰读者当今科技战还是“优势在我”。

 

These do not yet match the crown jewels of Europe and America, but they are impressive.

中国尚未成为全球主导性的技术力量。华为仍然难以获得先进的芯片;自给自足代价高昂。中国众多国有企业僵化落后。许多研究支出都受到政府的严格指导。一些平庸的大学仍然产出平庸的研究。换句话说,中国的创新效率低下。然而,为了产出一系列世界级成果,中国愿意容忍这种低效。

 

接下来,文章就说到西方要面对的现实:中国当今的科技产业实力和华为的韧性

 

在商业创新领域,中国也颠覆了旧有的观念。它出口的电池和电动汽车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技术先进。华为是一家中国电信公司,2020年大多数美国公司被禁止与之进行交易后,其业务一度受到重创。但如今,华为已经恢复元气,并已摆脱了许多外国供应商的依赖。

 

为什么要用专题文章《America’s assassination attempt on Huawei is backfiring》大篇幅地讨论华为?我的观点是在《经济学人》看来华为已经成为中国先进产业的排头兵,并且采用的主要是以美国正在抛弃的市场手段。

 

在过去的十年里,没有一家国有企业接近华为所经历的成功水平。…伯恩斯坦公司(Bernstein)的经纪人林清远指出,尽管国家对半导体的补贴有所增加(上个月,国家为该行业设立了475亿美元的基金),但政府的干预正在减少。

对于华为和其他许多中国公司来说,自给自足已经成为一项商业必需,因为它们唯一的生存手段。它们的投资决策是基于市场驱动的。这使它们与行动迟缓的国有企业区分开来,后者的商业计划完全基于国家政策。

 

冰冷的事实

 

专题文章在开篇表明,华为受到美国长期进攻,但最终,华为王者归来。而这个奇迹来源于华为国产替代和恐怖的研发投入。

 

华为已经遭受美国长达十多年的攻击。……到2020年,美国的打压已经演变为全面战争,大多数美国公司被禁止与华为开展业务,外国公司也被禁止向华为出售使用美国技术的芯片或其他设备。然而,华为不仅活了下来,而且再次繁荣起来。今年第一季度,其净利润同比增长564%至197亿元(合27亿美元)。它重新进入了手机业务。

华为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用国产零部件和程序取代了进口技术,从而大大降低了未来可能受到的美国敌意的影响。尽管未能消灭华为,但美国的攻击反而让它变得更加强大。

它还被迫更加专注于创新,以找到技术解决方案来解决其政治问题。超过11.4万名员工(占总员工数的一半以上)从事研发工作。最引人注目的是,华为正变得更加垂直整合,因为它试图开发内部替代品,以替代被 Uncle Sam 夺走的组件或软件。

实际上,华为2023年230亿美元的研发预算仅次于美国最大的科技公司:Alphabet、亚马逊、苹果和微软。与爱立信和诺基亚裁员相比,华为的员工人数在增长。目前,华为的员工人数比2021年多了1.2万人。

 

华为的国产替代是广泛而全面的,因为华为本身就是一家涉及广泛的企业。并且这种替代还迫使华为进行更多创新,涉及更多行业,并与更多公司竞争。接下来就是大量的事实例证。

 

任正非称该公司已用中国制造的零部件替换了1.3万个外国制造的零部件。这非常昂贵。通过迫使华为专注于这项任务,美国制裁无疑阻止了华为在其他领域的投资。但制裁也推动了华为自身知识产权的快速开发,并促使其进入新的业务领域。

这款手机(Mate 60)使用了由国家控股的晶圆厂中芯国际生产的芯片,华为与该行业中众多公司中的这一家有着合作关系。

限制迫使华为必须建立一套全新的系统,名为MetaERP……有人猜测,华为最终可能会试图将该系统与甲骨文(Oracle)和德国SAP等公司竞争。

下一代鸿蒙操作系统将完全抛弃与Android相关的代码。鉴于该操作系统的原生应用还非常少,这可能会对业务造成伤害。但转变也将标志着该操作系统在完全摆脱西方方面迈出了一步。鸿蒙将成为Android和苹果iOS的竞争对手。

一家名为iFlyTech的中国语音识别公司最近透露,其模型和技术完全基于华为的人工智能芯片。这标志着中国首个在供应链上不受西方影响的本土人工智能系统。

 

除了自身的研发,华为也进行了有计划的投资。

 

就在美国首次实施出口限制之际,华为成立了一个名为Hubble的投资部门。自那以后,该公司已进行了至少107笔投资。Hubble的策略是,对数十家供应商进行小额股权投资,这些供应商正在开发可能有助于缓解华为对国外供应商依赖的技术。

随着华为迅速进入电动汽车(EV)和能源管理技术领域,Hubble已向至少四家中国公司投资,这些公司生产制造碳化硅(SiC)芯片所需的材料,这是生产此类芯片的最大成本。

 

在文章看来,对华为遏制失败是“痛苦的教训”。然而对鹰派的恐惧使这篇文章下了一个极保守的结论。

 

痛苦中吸取的教训还没被理解:切断华为与西方技术的联系并没有扼杀它,反而增加了它创新的动力。

如果说华为在美国第一次宣战时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那么现在华为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软弱的道德劝谕

 

值得肯定的是,《经济学人》还是有积极看待中国的科技成就,并鼓励市场原则和科技交流。

 

更多的好科学带来新的知识,造福全人类,通过解决世界的问题和改善生活,加深理解。多亏了中国的农学家,世界各地的农民都能获得更丰硕的收成。其太阳能电池板在加蓬的性能与在戈壁沙漠一样出色。

70年代达成的加强学术合作的协议,由于共和党对国家安全的担忧,今年3月仅延长了6个月。应该延长至更长时间。即使在冷战最激烈的时期,美国和苏联的科学家也合作过。

美国的另一个优势是其充满活力的经济,其中最好的大学、政府机构和公司都在进行创新。美国不应该削弱其市场机制。不是白宫的法令找到了并开发了最好的想法,而是市场在竞争的推动下发挥作用。美国应该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其结果将是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并最终带来更多的安全。

 

但正如之前所说,《经济学人》试图在鸽派和鹰派间选择中庸立场,于是它也暗中为鹰派的作为进行了“辩护”。

 

中国在芯片制造方面仍落后西方多年。正如预期的那样,对高性能半导体的制裁提高了成本,并减缓了数千家公司对人工智能的采用。哈勃的投资还远远不能取代西方的光刻机和其他部件。

一个更具创新性的中国也可能在军事应用领域取得成功,比如超音速武器。它还将致力于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和外交影响力。鹰派人士表示…如果中国的科学因为这些策略而繁荣发展,那么也许美国应该采取更加强硬和限制性的措施。

中国的半导体行业仍然缺乏许多与西方完全断绝关系所需的组件和工具。华为正在使用的一些国产芯片据说比外国同类产品贵几倍,而且供应短缺。

 

总而言之,从积极的角度而言,《经济学人》有正确面对现实,它肯定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和产业界国产替代的能力,这使得无论是华为还是中国都不会被美国发起的科技战击垮。比起某些无良媒体和国会老爷的双重标准,它肯定了中国科技发展能造福人类,并呼吁美国包容这种发展,并更专注于自身的科技进步。

但从消极的角度而言,它也暗中肯定了鹰派的“成就”,并认为西方还享有着“皇冠上的明珠”。所以这种软弱的道德劝谕固然有着部分政商精英的理智观察,但也带有着些许轻蔑自傲。而中国当今的科技革命,在我看来,不但是来源于国家社会的生存竞争和市场替代,也是以民族精神来塑造现代中华文明的新内涵,更是体现着人民对未来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表于广东省
2024-06-19
国际 科技 财经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