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媒体从业者,如果想要继续生存,应该怎么做?

来源:微博@贾岩峰Jelena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了一篇爆火的文章,谈论的是如今的新闻从业者基本功退化很严重。

基本功退化只是流量冲击后的表象,仅仅局限于提升基本功也救不了传统媒体。以前的传统媒体生命力强也不都是因为基本功更好,不能忽略互联网时代开启前大家没得选的存在。

我不敢妄言点评他人,我本来就不是科班出身,自己这些年也是如履薄冰幸亏有高人指点才没被淘汰出局,侥幸留了下来。也是因为在足球报这棵大树下好乘凉。

作为传统媒体从业者,我也在不断反思,当我们被自媒体不断超越带走流量的同时,真的都是因为他们的无所不用其极吗?于我个人而言,我确实没他们放得开。然而,更深层的原因是,当全球互联一体化的大势不可逆转时,当读者们不再像以往那样没有太多选择的权利,只能传统媒体报道什么就看什么时,等信息传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从业者的特权时,我们以前的优势就褪色了。

作为传统媒体从业者,如果想要继续生存,应该怎么做?仅仅是加强基本功就能挽回读者的心吗?我们以前受追捧被认可也仅仅源自于基本功扎实吗?

我看不尽然。以前受欢迎一部分原因,也是源自于读者选择有限,而如今的选择是理论上接近于无限,再加上偏好推送,因而将许多人都困在了信息茧房里。不少读者都说:“谁让我开心,我就看谁!”“谁能证明自己是不一样的焰火就看谁!”

所以我认为,业务能力退化导致的传统媒体受到冲击是表象,内核是,即便业务能力没退化也还是一如既往,如果不做能力升级也还是逐渐会被取代。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时代不一样了,这是任何人都不能逆转的潮流和趋势,传统媒体真正应该反思的是该如何重新定位自我的存在意义,比起自媒体自身价值应该在哪里呈现。严谨和更严谨肯定要继续坚持,但是我们应该抛弃一些流量为王的观念切忌盲目为了流量而总是左摇右摆和哗众取宠。

比起自媒体,写报道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为博眼球抢流量,要有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年在传统媒体行业里,享受到的是很多出差采访的机会和优质的资源,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更多,所以我们也不应该只扮演一个简单的现场记录者,或者话语转述者。而是要用一种新的,不去追寻恶趣味但是也不能再机械地重复所谓的基本功了。

比起自媒体,写报道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为博眼球抢流量,要有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年在传统媒体行业里,享受到的是很多出差采访的机会和优质的资源,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更多,所以我们也不应该只扮演一个简单的现场记录者,或者话语转述者。而是要用一种新的,不去追寻恶趣味但是也不能再机械地重复所谓的基本功了。

必须要有一个更虔诚与谦虚的姿态,去努力学习,把一切归零,不再总是扮演教化者高高在上,而是要尝试用Z世代少年们能接受的方式去叙述还原,说道理,启发和引导大家更理性思考,引领读者积极向上为推动和谐社会尽力。

读者的思维和阅读习惯需要引领和培养,这点在二十多年前,璇姐加盟足球报以后就对我们的整体办报思路做过一次大调整时就感受过了。从过去的努力挖空心思去猜测读者喜欢什么,去跟竞争对手拼谁知道更多的内幕,转向为,编辑记者自己要首先学会主动去思考,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应该积极宣传为行业发展有所贡献的。把被动变主动,擅用手中资源。

把报纸部分版面杂志化,更精美,更有视觉冲击力,内容更富于细节和人性化,弥补传统新闻的枯燥单薄的一面。要求我们强化采访基本功,强化读者思维,这才让足球报在几番沉浮中活了下来。更上层领导的放权与信任,更上层领导的支持与力排众议,才让足球报没在传媒大洗牌中彻底死掉。

现在又要面临再次转型。前些天还跟一个朋友说起传统媒体危机加剧的话题,当一个领域的竞争不充分时,就是最危险的时刻,因为竞争不充分就会让领先者以为自己已经到达了顶点。实则不然。越是这时,越要有敬畏心。越要如履薄冰不漂不躁。

把基本功进一步夯实,把视野和格局进一步打开,把自己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完善,把新闻从业者的良知放在利益之前。这真的不容易做到。但是也得努力,不是吗?

500

发表于北京市
2024-06-13
风闻好问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驻哥伦比亚大使:中国来这是为了合作,无意取代谁

谈及特朗普,“很失望,我们成替罪羊了”

“从零开始发展行不通,我们必须拥抱中国”

“简直势不可挡!”美议员又操心起中国了

被当面说“胆怯”,特朗普大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