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妈也谈不上背刺打工人

文/挪威

王妈背刺打工人了吗?为啥我感觉也不像。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王妈,我大概说说,一个千万级的抖音网红,拍段子,从小人物准确来说是保姆的视角出发,去内涵那些霸总式的爽剧,获得了很多打工人的支持,号称是「打工人嘴替」。

背刺这件事情则是因为王妈在现实中是这个团队的BOSS,招聘时要求自己公司打工人单休,薪资还非常低,以及最被大家吐槽的一点是,自带电脑上班。

被称为「打工人嘴替」的网红直接下场剥削打工人,这是王妈被骂背刺的原因。而我之所以觉得谈不上背刺,是因为王妈是演的,而广大打工人当真了,不仅把剧中人物当真了,甚至误以为所谓「嘴替」,意味着大家获得了集中的话语空间,但真相是,并没有。

王妈火的核心原因就是,她用小人物解构主角式的叙事,给打工人造了一个梦,所以大家都说她是打工人嘴替。她「塌房」的原因,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亲手摧毁了这个梦。

王妈在抖音的爆火,其实源于她拍摄短剧时叙事视角的独特性,就是小人物解构大人物的叙事手法。

和以往那些短剧无一例外基本都是霸总公主式的叙事视角不同,前者是社会资源的拥有者向大家展示如何任性,如何爽,如何功成名就万众敬仰,以让大家代入其中,产生爽感。

而后者,也就是王妈的视角,落在霸总或者说社会资源的拥有者旁边小人物身上。

任性总是有代价的,功成名就也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往大了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是胜王败寇,属于经典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逻辑;代价往小了说,就像王妈在短剧中表演的那样,霸总一个生气把桌子掀翻,代价就是保姆要花大半天来打扫和整理。

但毫无疑问,这些代价,都是最普通而相对又比较沉默的普通人或者说小人物承受着,一直以来,他们是没有话语空间的。

「爽感」是普罗大众在日常中极度匮乏的,所以霸总之类的爽剧能够风靡各大内容平台,是因为提供了足够多的「爽感」,这些少爷公子哥或者500强总裁,在剧里随心所欲、任性生活,为大众提供了爽感,一度成为流行的叙事方式。

但终有一天,即使是最迟钝的人,但凡年龄大点,成长了点,也都会洞察到的一点是,「爽感」是虚幻的代入,而霸总主角爽感产生的代价,却是大家日常真实生活中真真实实承受的。

并且,最终会意识到,他们就是代价本身。比如,老板一通发火,很爽很带劲,代价是谁在承受,大家都心知肚明。

于是流行的叙事视角会从被大家喜欢,到被大家厌恶,视角也会从霸总主角平移到霸总周遭那些为了提供爽感而成为「代价」的小人物。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传统焦点在于功成名就的将军,于是歌颂将军,歌颂伟大,歌颂功成名就,而成为代价的,则是魂埋疆土的「万骨」,无人问津,甚至无人在意。

这种叙事逻辑也道德一点,人性化一点,或许会给这枯朽的「万骨」一身叹息,但也就仅仅只是一声叹息,转头,风一吹,就散掉了,不会留有痕迹。

将军不易得,功成名就更是虚无缥缈,当人们被现实之鞭抽打了多次之后,虚幻的爽剧激发不了大家的激情,流行的叙事视角就会发生改变,一将功成为什么要万骨枯,会导致万骨枯的功成究竟有什么意义,是人道的嘛?

往大了说,是绝大多数人对社会达尔文主义逻辑的反抗,对胜王败寇式叙事的反抗,往小了说,就是王妈短剧里,对霸总任性的解构,让大众看到成为「代价」的小人物视角。

从这个视角出发,所谓霸总任性,所谓爽感,就是发癫,从「万骨」的视角出发,所谓功成名就,就是尸骸遍地。这些东西是一体两面,劈不开的,原本就存在,只是叙事方式不同导致视角的侧重点不同,

王妈刚好一头撞在了叙事方式转变的当口,在最流行的社交媒体上成了现象级网红,也成了大家眼中的「打工人嘴替」。

流行叙事视角的转变,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群体情绪和感受转移,王妈——至少是短剧里的王妈,成了新的精神寄托,成了普罗大众的某种精神图腾,而王妈也从这种叙事中获得了巨大的流量收益。

于是王妈的「塌房」又几乎属于必然,随着收益增加,屠龙者成为龙之本体,犹如站在荒冢之侧的无名之辈开始统率大军,只要发生战争,就逃不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诅咒。

在短剧里,王妈是保姆,是小人物,在现实里,她有团队,有资金,俨然大人物,只要运营企业,就逃不掉「投入产出比」的逻辑。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她自己的原因,在广告接到手软的情况下,对员工却提出单休、低薪、带电脑来上班这种近乎剥削的要求,屠龙者成为恶龙。

这无异于在自己亲手给观众造梦的同时,狠狠地抽了观众一巴掌:醒醒吧!打工人!这个世界哪有你们的话语空间。万骨枯朽,只能消散于寂静,功成名就,才会被手里有话语权的人反复传颂。

嘴替只是流量之道,但不意味着话语权由打工人掌握,甚至不意味着有了集中的话语空间,嘴替和霸道短剧提供的爽感一样,都只是虚幻的心理抚慰,猛然醒悟的观众,满腔怒火地围攻,流量产生了反噬。

这种现象曾经无数次出现,造神的人又把亲手捧上神坛的偶像拉下神坛,未来,也会无数次出现,因为大众迫切需要一个客体,把内心的表达投射上去,但问题在于,能成为「共识」客体的人,又怎么会是「普罗大众」的一员。

即使曾经是,未来也会是吗?于是,大家只能在场上晃荡漂流,虽然人多,虽然喧嚣吵闹、规模庞大,但非常孤独、满眼迷茫、嗷嗷待哺,等待下一个「王妈」来投喂。

至于怎么样让打工人有真正的话语空间,而不是用虚幻互联网嘴替来满足,其实也简单,但不好说。如果王妈算背刺打工人,那那什么什么会呢。

这里是 -- 新90后的另一番天地

发表于广东省
2024-05-30
社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特朗普自以为握着所有底牌”,反而让各国找到新机会

“美国自己不够用”,欧洲都不知道要买什么援乌

北约秘书长竟帮腔:中印敢继续对俄贸易,等着制裁

美犹他州跟着挑事:这项投资收益颇丰,但就不卖中国

“中国人才都回国,美国损失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