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后的汽车和现在的汽车差不了多少?汽车行业没有进取心,不值得客户消费

【本文来自《“不需要那么多同质化车”,雷军称看完车展很绝望,大家怎么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燃油车时代,全球各个品牌,同质化的产品,不在少数,他们难道也是“蒙”—— 反正我不喜欢燃油车,以前坚决不买车。2023年买了第一俩车就是纯电的海鸥。我的看法很简单,战斗机都从第一代变成第五代隐身战机了,为什么二战后的汽车和现在的汽车差不了多少?汽车行业没有进取心,不值得客户消费

生态是智能化的应用场景集合。雷军想到的是生态,无可厚非,只能说以前的汽车公司想得太少,只把汽车当运输工具。安全和智能化生态不冲突,一些小的方便客户的改动会对汽车安全能力有影响么?以行车记录仪/外接的360全景视频为例,走线很麻烦,为什么不能给个通用接口的设计方便扩展?

智能化的基础功能当然是智驾。我总觉得现在的智驾厂家和交通部都没有格局。就不能在全国建几个智驾测试中心,把智驾的测试场景标准化下来?这些测试场景就是测试用例啊。现在的智驾就是各人说各人的,看你的宣传如何,然后都说要把客户当数据收集器,作为智驾的反馈。就是不说智驾可能在什么情况下遇到危险会如何表现?以高速为例,如果智驾系统的接口被人攻击(无论是特定代码还是高频调用),如果智驾被攻击后先是中断工作然后需要几秒才能恢复正常,驾驶员怎么办?之前智驾工作得好好的,驾驶员看现在的舆论多半很多人是不那么专注驾驶的,智驾突然几秒钟不工作,前面要是有个障碍物(比如洒水车之类)怎么办?

智驾测试中心的成本是会比较高,但是作为强制性测试要求,所有号称智驾的车型必须通过测试,否则不允许使用智驾做宣传,只能说自己是辅助驾驶。厂家在车型研发期间,他们的日常测试不也得租用这种测试中心么?成本我觉得是可以收回的。而且有了这种测试中心,难道只有轿车可以参与测试么?卡车、三轮车、摩托车甚至军民两用的全地形车等陆地行驶载具都可以在这个测试中心做测试啊

反正我还是觉得汽车行业一如既往的不思进取,产品更新迭代进步太慢。互联网新势力是鲶鱼,但是传统车企貌似才刚刚游动起来,也不知道接下来是继续积极地游动还是过一会就躺平。现在的竞争烈度太低了,需要搞武器研发的领导去管理下才行

发表于江苏省
2024-05-07
汽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北约秘书长竟帮腔:中印敢继续对俄贸易,等着制裁

美犹他州跟着挑事:这项投资收益颇丰,但就不卖中国

“中国人才都回国,美国损失好大”

4000亿美元!“美国狮子大开口,韩国犯愁”

哈佛报告澄清!“这里被西方冷落太久,该正视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