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有多么残酷?双方伤亡多么惨重?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损失统计数字,二战期间,苏军阵亡、伤重死亡、病亡和被俘后死亡相加,共计866.48万人,再加上动员入伍途中死亡的50万人,总计军人死亡916.48万。苏军受伤人员为1520万人,总伤亡数达到2400多万。 

  

  除了军人的伤亡,还有数量惊人的平民伤亡。俄罗斯统计,二战苏联和平居民死亡1740万人,总计军民死亡约2660万人,相当于全国人口的七分之一。 

  1941年,包括大战前新吞并的西乌克兰、摩尔多瓦、波罗的海三国等地区,苏联人口约一亿九千万。减去一半多点的女性,再减去男性中的未成年人和老年人,苏联的中青年男子大约在五、六千万左右,其中红军伤亡了2400多万,再加上男性平民的伤亡,可以说苏联全国成年男子的一半非死即伤。受创最深的是1923年出生的苏联男性。1941年,他们满18周岁,正赶上参军的年龄,四年打下来,他们80%没有活到胜利的那一天。1945年,苏联总人口从1941年的1.9亿下降到1.67亿,男性人口只剩43.2%,女性则为56.8%。 

  

     中国解放战争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要的重兵集团,是决定全局的大战,解放军共伤亡24.4万人,其中阵亡4.66万人。苏军的死亡人数,相当于打了200多个三大战役。 

  1945年8月,苏军在中国东北横扫百万日本关东军,总共的阵亡失踪人数只有12000人,但是在苏德战争中,苏军战死数万的战役打了好几十个,数十万的战役也不少见。在1941年7-9月的基辅防御作战中,红军阵亡失踪超过60万。9月30日,德军发起台风行动,直扑莫斯科,在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完成了双重包围圈,合围了红军三个方面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苏军阵亡20万,被俘67万,再加上受伤入院的,莫斯科门前的百万苏军被一扫而空,以致于斯大林问朱可夫:“朱可夫同志,你坚信我们能够守住莫斯科吗?我是在怀着内心的巨大痛苦问你这个问题,希望你作为共产党员诚实地回答。”苏德战争中苏军的每一个转折性战役,都是以巨大的牺牲换来的。1942-43年初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阵亡失踪47.7万,负伤64万。1943年夏的库尔斯克战役,苏军彻底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但是其间的7月至9月,苏军阵亡68万,失踪11.5万人,负伤183万,作战部队在3个月内减员三分之一,是整个战争中伤亡最重的时期。到了战争后期,苏军的伤亡依然很大。在反攻德国的道路上,苏军平均每天留下2500具士兵的尸体。解放波兰,苏军阵亡60万人。解放小小的匈牙利,阵亡14万。柏林战役,尽管苏军已经具有绝对优势,尽管谁都不愿意在胜利的前夕倒下,苏军仍然付出了阵亡8.1万人、负伤28万人的代价。 

  

  除了空前的伤亡,还有空前数量的人被俘。特别是在战争的第一年,苏军基本上抵抗不住德军装甲部队的钳击,一个又一个集团军被合围。1941年夏的白俄罗斯防御战,苏军被俘28万。同年7月中旬到9月上旬的斯摩棱斯克会战,苏军被俘30万人。7月至9月的基辅会战,希特勒称为“战史上最大的合围战”,德军俘虏苏军66万人。据俄罗斯统计,苏军在整个战争期间,被俘362万,近半数即178万人死亡。德国和西方史学家一般认为苏军被俘人数在500万以上。 

  

  惨重的损失,即使象苏联这样的人口大国,动员能力也到了极限。在这个不到两亿人口的国家,先后动员了3440万人参军。战争爆发的第二天,苏联首先对23岁到37岁的男性公民实行动员,七天之内就有530万人应征入伍。八月,由于在斯摩棱斯克、乌曼和第聂伯等战役中遭受巨大损失,苏联进一步征发18岁和40-50岁的人参战。到战争的最后一年,苏军征兵年限进一步放宽,下限17岁、上限55岁的男子都扛起了枪。连妇女也纷纷从军。一般国家的女性从军,主要担负医疗、通信等后勤工作,苏联女兵则当上了狙击手、机枪手、侦察兵、坦克兵和飞行员。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共有80多万妇女从军,死亡过半。到战争中后期,苏联把罪犯也放出来了。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前夕,为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贝利亚向斯大林建议从劳改营和教养院提前释放犯人:“别让这些苏维埃的灰尘再去浪费苏维埃的粮食了,应该让他们承担战争的责任。”于是,斯大林在1943年8月29日颁布命令,先后把130多万名劳改犯和问题军人送上前线,其中40多万人编进惩戒营,从事最危险的战斗任务。1944年一年下来,损失超过50%,损失率是普通部队的3-6倍。苏联后方的青壮年男子基本上已经搜罗一空,丘吉尔在参加雅尔塔会议的时候,曾经注意到街上已经见不到男性平民,连交通警察都是女的。 

  

  在苏德战争中,德国也彻底打得筋疲力尽,其人力枯竭的问题甚至比苏联还要严重。与苏联不同,德军同时在多条战线上作战,北欧的森林,意大利和巴尔干的山地,法国的平原,北非的沙漠,乃至大西洋的海底,到处有德军士兵的身影和坟墓。但是总的来看,苏德战场是毫无疑问的主战场。二战时期,德军死亡、失踪将近500万,其中死于苏德战场的约430万。 

  

  苏德战争开战前4周,德军伤亡人数已经超过西欧战役的总和。开战两个月,最早突入苏联的德军部队就只剩下了60%。而苏德战争前期的伤亡还不是最严重的,随着红军规模的扩大、装备的改善和战斗技能的提高,德军的伤亡直线上升。德国在东线阵亡人数,1941年约30万,1942年约50万,1943年约70万,1944年达到123万。一个德国老兵回忆,当时征兵以18岁划线,一满18岁立即入伍,中学毕业生一届一届地送到前线。在他毕业的中学里,1922年出生的男生没有一个从战争中活下来。 

  

  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失利以后,德国取消了家庭最后一个儿子或者大家庭父亲的免服兵役的规定。征兵年限逐步放宽,上限扩大到45岁,后来又扩大到60岁。1944年,希特勒下令16岁到60岁的男子,一律编入国民冲锋队,承担乡土防御的任务。1945年3月,德军征召1929年出生的男性入伍,正式打破了十八周岁的最低服役年限。因体检被淘汰的人员也不能免除兵役,例如在西线的第70步兵师主要是由患胃病的人组成的,只能吃白面包,号称“白面包师”。甚至还有一个营,完全由患耳疾的人组成,命令靠手语传达。 

  

  为了弥补本国人力的不足,德国还大量征召外籍人员参军。先是德国侨民,继而北欧、西欧的志愿者和苏联战俘都可以加入德军,曾在德军中服役的外籍人员超过200万,来自30多个国家。党卫军是德军的精英部队,最初组建时,要求所有官兵有纯正的雅利安血统,但是后来外籍官兵占了多数,二战结束的时候,德国党卫军剩下31万,只有11万是德国人。至于纳粹最深恶痛绝的犹太人,到战争后期,如果只有50%的犹太血统,也可以加入军队。但是,出于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考虑,德国始终没有征用妇女加入作战部队。 

  

  苏德战争中德军战斗素质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军的训练非常严格。新兵入伍,要在本地接受半年的培训。到了野战部队,也不能立刻投入作战,而是要在一个营级单位的衔接训练大队再接受训练,以适应前线作战环境。甚至伤愈或者休完假的士兵也不能马上归队,也要在衔接训练大队呆过以后才能投入作战。但是,由于伤亡巨大,战事吃紧,这样的训练体制逐渐难以为继。德军不得不把没有经过充分训练的官兵送上战场,遭致更大的伤亡,反过来官兵的训练时间更加缩短,陷入了恶性循环。到1945年,希特勒干脆把包括教导部队在内的所有部队全被送到一线,这已经是竭泽而渔了。到战败之时,德军总损失(伤、亡、被俘和失踪)总计1348.8万,占1939年男性人口的46%,其中在东线的损失达1075.8万人,占了总损失的80%。     

2019-05-30
国际 历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