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进城为何睡马路?这个弹孔为什么永不修复?今天,必须了解上海的这些!

来源丨青春上海

鲜艳红旗插满街头

学生给解放军送上花朵

火热的标语洋溢着喜悦:

“大上海翻身了!”

“我们的好日子来了!”

1949年5月27日,上海回到人民的怀抱。28年艰苦卓绝,中国共产党从石库门出发,领导人民迎来红旗漫卷的革命胜利。

500

70年前,在上海这片土地上

曾有过轰轰烈烈的征战

70年后的今天

这些故事我们不能不了解!

 解放军进城为何睡马路?

70年前的5月27日清晨,上海市民打开家门,发现解放军战士们和衣睡在马路上。新华社战地摄影记者陆仁生拍摄了那张著名的照片:清晨梅雨绵绵的街道旁,解放军战士排着队形露宿街头,这些刚刚解放了上海的军人横向侧卧,衣不解带,一个挨着一个地躺着。从南京路至外滩汉口路老市政府的一路一直延伸500多米。这张照片成为了解放军严整军容军纪的象征。

500

可解放军们进城之后,为何全部睡在了马路上?其实,这全源自一道命令。在距离上海两百多公里的丹阳,有一座小楼静谧地坐落在楼宇商厦之间,这里就上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500

70年前的四五月间,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里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刚刚解放的小城又承载了新的使命:总前委(中共中央在淮海战役前线的代表机关)进驻,大批准备接管上海的干部汇集在此集训,大量物资运抵,当时仅2万多人口的江南小城一下子来了党政军等各界3万余人。

500

在丹阳,总前委领导讨论解放上海的作战方案,向上海地下党负责同志询问情况,讨论地下党如何配合解放和接管上海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500

入城不入民宅,市区不使用重武器,完全保全上海……一系列重要决定从丹阳向外发出。在各项准备中,最重要的当属思想纪律整训。1949年5月10日,陈毅在南门大王庙做了著名的“丹阳整训”讲话。陈毅先是严肃批评了两起违纪事件,要求加强纪律性,讲到激动时他将军帽往台上一甩:“我们野战军的‘野’,在城里不能‘野’!”

500

陈毅将入城纪律看作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考虑到很多士兵不识字,入城纪律被绘制画成图画,挂在战士的背包上,一面向上海行军,一面学习入城纪律和守则。正是因为这道命令,才有了后来著名的这张照片。

 上海战役一半阵亡烈士倒在这里 

鏖战月浦,激战刘行、杨行,钳击吴淞。在宝山,4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壮烈牺牲,上海战役一半阵亡烈士倒在这里。作为上海战役的主战场,宝山经历了解放上海战役中最为艰苦、激烈的战斗。

500

宝山,堪称上海北面的水路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上海战役的主战场。

宝山战区,西起浏河、太仓、昆山,东至宝山、吴淞的黄浦江口,北起长江,南至安亭、南翔、真如、大场、江湾一线。为保障海上退路吴淞口的安全,汤恩伯在这一地区配置了国民党第123军的大部,第52军、54军、21军及第99师的全部,共计4个军13个师。

500

另一方面,为完成钳击吴淞口的任务,解放军在宝山投入了三野第十兵团的第26军、28军、29军和33军,加上后来参战的25军,先后共有5个军参与了攻打宝山。有文献记载,小小的月浦镇当年就共有321座碉堡和数十公里长的深壕。其间,共有4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壮烈牺牲,占整个上海战役阵亡烈士的一半。

500

 宝山烈士陵园

 这个弹孔为何永不修复?

70年前,苏州河畔展开了解放上海战役的最后激战。“每一块地方都有我们解放军的血。”一位曾参与苏州河战役的老战士说。在上海解放前的最后时刻,苏州河两岸发生了什么?

500

上海战役第二阶段作战图

外白渡桥桥北堍,有一座黄褐色的装饰艺术派建筑,它就像外白渡桥的闺中密友,已经与外白渡桥相伴了80余载。它就是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是解放前上海仅次于国际饭店的最高建筑。上海战役时,它却是外白渡桥上最危险的火力点。

500

上海大厦

1949年5月25日上午,首先到达外滩的第27军79师235团(即著名的济南第一团)1营从开阔的外滩向外白渡桥发起冲锋,不仅被设在桥中的地堡、拒马和铁丝网所阻拦,还遭遇了百老汇大厦内国民党守军居高临下猛烈的火力攻击。首先冲上去的3连7班14名战士尚未冲到桥中央,就全部牺牲;紧接着,第二个班冲了上去,也伤亡殆尽;再上去一个班也是如此。在与敌人激烈对峙达两个小时后,1营接到转移命令,先打四川路桥。

500

解放军向四川路桥北侧邮政总局里的敌人进攻

沿北苏州路往西走,过了乍浦路桥便来到四川路桥。四川路桥是国民党守军在苏州河北岸防线的重中之重。它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联结北岸的四川北路,与汤恩伯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和淞沪警备司令部直线距离不过3000米,再往下直插虹口、江湾,顺公路就可直达吴淞口。

500

上海邮政大楼

直到今天,四川路桥边最高大的建筑还是桥北堍西侧那幢有着巴洛克式的钟楼和古罗马式巨柱的邮政总局大楼,从大楼上发射的火力可以完全覆盖整个桥面,当年自然也成为国民党守军—青年军第37军第204师第611团3营近千官兵的最佳防御据点。

500

与在外白渡桥的遭遇一样,攻打四川路桥的解放军也同样受阻。子弹像流星雨一样在桥面上飞旋,突击的勇士一批批倒下,其中包括最先突破长江天堑的赫赫有名的“渡江第一船”——第27军79师235团1营3连2班的12名战士,他们在渡江战役中没有一个伤亡,一路打到上海,没想到在距离解放的前两天却倒在了宽不过40米的苏州河边。 直至今日,大楼三楼东面玻璃窗上至今还保留着一个弹孔,无声地记录着“黎明”前的惊心动魄。

500

四行仓库

沿着苏州河边,经过河南路桥、福建路桥和浙江路桥一直走到西藏路桥堍,便来到了当年淞沪抗战中八百壮士孤军奋守的四行仓库。1949年5月25日夜里,235团3营7连指导员迟浩田带领排长王其鹏和通讯员张瑞林在这幢建筑里演绎了一场“四两拨千斤”的好戏。他们趁着夜色,爬过了西藏路桥西的一条臭水沟,渡过了苏州河,登上了河北岸,出其不意地偷袭了四行仓库内的国民党204师师部,迫使驻守在这里的1000多名敌人放下了武器。

500

江宁路桥

从西藏路桥再往西,有一座造币厂桥,现在叫江宁路桥,1949年5月25日上午,海关总署关警总督察王仲民受中共地下党委派,就是冒险走过这座桥到苏州河北岸去劝降国民党守军的。5月26日,刘昌义率国民党第51军投诚;邮政总局大楼至百老汇大楼一线的国民党青年军相继投降。5月27日,上海全境解放。

500

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500

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行进在外白渡桥上

(上海市档案馆藏)

500

解放军部队行进在南京路上

(上海市档案馆藏)

500

解放军进入上海后,严守城市纪律,坐在马路边吃自带的干粮

(上海市档案馆藏)

遗爱般般在,勿望缔造难

历史从来不曾被忘却

长眠于烈士陵园墓碑下、

湮没在淞沪田野间的英灵忠骨

值得我们永远心存感念

今日,了解这些故事

守护和平与安宁

也正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看完这些故事后

你是否有一些感触?

那就赶紧来编份号外吧!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生成

独属于你的上海解放70年号外!

500

综合自上海发布、新民晚报、上海市档案馆官方微信@档案春秋、上观新闻

2019-05-27
历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泽连斯基立场软化,可能就俄控领土问题让步”

美国安官员跳脚:我们累如牛马,你却吃尽回扣

中美“休战”再延长,“美国知道自己不占上风”

对印度征税“沉重打击俄经济”?特朗普被打脸

“中国不会放弃,与美国竞争将促使他们飞速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