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水网运河是长期建设成功的

【本文由“三顿”推荐,来自《用700亿再造一条世纪运河!值吗》评论区,标题为三顿添加】

距离中国上一次开凿人工运河,已有千年。

这一听就是个外行话,即使是京杭大运河的不同河段因环境变化水量不足及淤塞也会另选河道开挖这是千年之内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做的,其中江南运河绝不是元代那个原河段。

建国后“一定要治理好淮河”苏北开挖的苏北灌溉总渠与淮河入江水道都是运河,十多年前开挖的淮河入海通道也是。实际上,在苏北不叫着运河的大多也都是运河,比如南北向的串场河古代是因盐运而人工开挖(串其各个盐场),通扬运河也是古代为了盐运而开挖在建国后又重新开挖。

在苏北从建国后到80年代中期,农村劳动力每户出人头每年冬季枯水季节都要去“挑河”,现在苏北的大的河道都是四十几年之间用无数的劳动力长期整理取直深挖的,这些不是运河吗?这是在苏北解放前的三年两次的大小水灾给当地百姓的折磨下,而在新中国为求根治水患长期动员之下的集体意识。不要以为从宝应、高邮南下到扬州的平直方正的一块块农田是自古就有的,它是六七十年代新挖淮河入江通道而疏浚拉直小河道网造成的,沟渠是平直网格那农田的整理也必然是。苏南苏北所谓的“鱼米之乡”之称,不但是老天爷的馈赠,而更是数代人长期整理河道维持出来的。

发表于上海市
2024-03-10
社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前驻华大使不装了:凭啥和中国组G2划“势力范围”

美企CEO:毫无疑问,中国把我们甩到后面了

美军工企业炒作:中美酝酿近50年,这是一场持久战

朝鲜“最具威力”核武器亮相

“中国技术突破极限,42条线路全都碾压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