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母亲学历越高越鸡娃
一个家庭把孩子从小培养到大学毕业要花多少钱?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的魏易一直在围绕这件事做研究。今年1月,《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报告(2021)》发布,这是基于2019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的。
从几年的调查数据中,魏易看到了中国家庭教育投入的特点。比如,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尤其是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也相应越高。研究发现,同为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女孩能够获得更多的校外教育机会和投入,尤其是在非学科补习的兴趣拓展领域。
“应该说在教育投入上,性别差异不显著。高收入家庭对女生校外投入更多一些,钢琴、声乐、美术、语言培训等艺术兴趣类,女孩更多一些。”魏易说,还有一个原因是女孩更“听话”,懂得家长的想法,愿意满足家长的期待。
低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在对子女教育投入上也有差异。低收入家庭倾向于选择“有条件地‘鸡’娃”。首先,低收入家庭对学业成绩更加敏感,子女的成绩越好,家庭越可能增加教育投入。其次,低收入家庭对机会成本更加敏感。随着学段的上升,家庭的投入大幅增加,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投入。
另一方面,高收入家庭则倾向于“无条件地‘鸡’娃”。魏易看到,“与低收入家庭相比,高收入家庭子女的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水平,与家庭投入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弱”。尤其是学业成绩,子女成绩排名的好坏并没有使得家庭更多或更少投入其教育。其次,高收入家庭对机会成本不敏感,倾向于以质量代替数量,以校外代替校内。对于高收入家庭而言,独生子女家庭,尤其是独生女孩家庭更可能选择“鸡娃”。整体上,相对于中等和高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选择的投入模式更加具有升学导向。(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