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世界交通史的活化石!
在我国西南地区,有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遗产丰富而神秘的路线,它既是一条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也是西南地区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还是一条适合徒步的极品路线,它就是茶马古道。
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 西非红海海岸。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是唐宋至民国时期,汉族和藏族进行茶马交换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再具体展开来说,这条交通要道又由两条线路组成,一条南、一条北,即滇藏道和川藏道。
滇藏道顾名思义就是从云南洱海一带茶产区开始,经丽江、香格里拉县(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迪庆藏族自治州)、芒康(西藏自治区)、察雅(西藏自治区)、昌都(西藏自治区)、卫藏地区。
川藏道则以今四川雅安一带茶产区为起点,首先进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抵达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线),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南线则是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南线),再由昌都通向卫藏地区。
2013年3月5日,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的商人在与蒙古相邻的边境上,通过以茶交换物品的方式,向土耳其卖茶叶,等到了隋唐的时候,随着边境贸易市场的不断扩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又像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
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从隋唐开始的,到明天就结束,茶马古道的线路主要有两条,这两条主线的沿途上,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将滇藏川三大角地区紧密的联合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遥远的茶马文明古道。
茶马古道在云南境内的起点就是唐朝时期南诏政权的首府所在地大理,滇藏线茶马贸易的茶叶,以云南普洱的茶叶为主,也有来自四川和其他地方的茶叶,把云南内地的汉商,把茶叶和其他物品转运到该地,转销给当地的坐商或者西藏的贩运商人。
现代遗存的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地区另一种以茶易马的民间商贸的通道,源于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为三条线路,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南亚地区重要的贸易通道。茶马古道因以茶易马而得名,由民间自发组织起来的马帮引领,骡马背着中国的茶叶经茶马古道运输到西亚、北亚乃至世界各地。
这是唯一还有活力的茶马古道:
始于丙中洛沿峡谷逆怒江北上,通往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察瓦洛乡扎那,全长70公里。全程步行,约4-5天时间,这条路既是滇藏川古驿道,也是今天察瓦洛乡通外界唯一常年通行无阻的道路。运气好的话,你还可以在这里邂逅运货的马帮!
本文原创,转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