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守岁”吗?怎么守?
【本文由“老徐子”推荐,来自《教授称夫妻分居型春节没什么不好,大家觉得呢?》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好,讲传统
那你们“守岁”吗?怎么守?
我们那的老规矩,是一家人在除夕围着火塘。祭天地,祭祖先,然后各个房间和门前灯笼全都通霄灯火通明,神位前香火不息(一般一柱信香会燃烧不到两个小时,必须及时续上,焟烛也要通霄长明),全家人围炉(就是火塘)吃“团年饭”,话家常,准备香案和供品。子时一到,就开时“交年”,全家人第一时间,把事先准备好的香案和供品请到大门外的坪地上祭天,祈求新年丰调雨顺,祭天完毕,全家回屋,在神位前再设香案供品祭奉“天地君亲师”,祭祖先,礼毕,全家围 炉吃“迎新饭”
以上是‘守岁’
所有这些程序走过后,差不多新年初一的天也快亮了,然后开始进入互相给宗亲,邻里,乡亲串门拜年环节了
注意,我现在说重点
1,守岁必须以家庭为单位,自家人在自家堂屋里围炉守岁,如果家里的儿子娶了媳妇,无论有无孙子,只要小夫妻没有“分家单过”,就必须参与到“大家庭”里一起守岁。如果分家了,无论有无孙子,那小夫妻就要另设一家香火,守自己小家庭的岁了
2,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
3,因为经济原因产生的变通,不能拿来否定我说的那些“规矩”,诸如,小夫妻虽然分家了,但是没有自己的单门独院的房子,仍然住在父母同一大房子里的一个房间里,那确实,常情下,小夫妻仍然会跟着老人的大家庭一起守岁……不过出嫁的女儿,仍然没有这个权利
——所以,你说的那个传统,其实是新中国移风易俗后的新“传统”,不足七十年的历史……我觉得,这个“新传统”,是杂糅了旧的人情世故观念和新的独立自主观念的四不象,既不符合宗法社会的“宗族”体系对家庭的定义,也不符合新社会的“个人自主”新文明体系对家庭的定义,是既要同时享受两套体系赋予小夫妻的便利,又要同时避辞两套体系托付给小夫妻的责任,实属“贪得无厌”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