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衰亡的美国》有感
这是2017年9月30日,在北京解放军出版社门口的军事书店,买下一本书以后写的读书笔记。(前面的废话比较多,有删减)。关于美国人的文章,昨天没有被删除,中、下陆续会写出来。
【北京的书店】
在北京平安大街平安里地铁站附近,有一家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社的门口,就是中国军事书店。对于关注历史、政治、军事题材的人来说,这里无疑是一个大宝库。
我在这个书店买了不少书,坐飞机的时候,随身带着这一本马克.斯坦恩撰写的《衰亡的美国》。这本书我以最快的速度读了一遍,在首都机场航班延误了两个小时,加上飞行的时间,我又读了一遍。
说实在的,现在能够让我愿意阅读多遍的书并不多,除了一些经典作品,还有《毛选》,可以一遍遍地仔细阅读以外,流行作品中值得深度阅读的并不多。一本能够让我很短时间内读了两遍的书,干货还是非常多的,值得推荐。
【《衰亡的美国》简介】
这本书的全名是《衰亡的美国——大国如何应对末日危局》,作者叫马克.斯坦恩。他另外还有一本非常著名的书,《美国独行——西方世界的末日》。美国独行这本书,大概介绍的就是美国的西方盟友,特别是欧洲国家,在人口生育率大幅度衰退的前提下,加上外来人口的大量渗入,整个西方体系将会面临全面的人口坍塌。
很不幸,这个西方的乌鸦嘴,并不是故作惊悚的“末日论”制造者,他是一个相当客观的观察者,具有深邃洞察力的思考者,文笔幽默流畅的写作者。从他的《美国独行》看西方人口的变迁,实在有点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感,但是——这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有《美国独行》这本书的“乌鸦嘴”在前,再来阅读这一本《衰亡的美国》。自然就有非同寻常的感受,当我翻阅这本书的时候,忍不住就会想,如果让我来翻译这本书,应该行文没有这么严谨,但是也许笔锋更犀利。
先来看看这本书的主要目录和要点:
——破产者的愚昧:美国在财务上已经破产
—— 新罗马:美国作为一个大国,但是已经没有了体魄和活力。
—— 美国非梦:已经彻底沦为过去式的美国梦
—— 新雅典:希腊民主的破产,美国也走在这条路上
—— 衰落:从社会和人口的角度,描绘美国的社会衰落场景。
—— 新不列颠:从英国衰落的历史,讲述美国衰落的路径。
—— 轰然倒下:美国在走向悬崖,轰然倒下的一天并不遥远。
—— 新耶路撒冷:后美国时代的国际形势,特别是z-j势力的进一步崛起。
—— 衰落之后,谁来接管美国衰亡以后的世界权力真空?中国,或者是拥有足够年轻人口的M-S-L?作者给出的看法是,当本世纪末,全球拥有90亿人口的时候,绿色和平组织将会超过50亿。
—— 无畏的希望:拯救之路在何方?何以重拾美国精神?
仅仅看这些目录的简介,是不是对这本书已经有了很强烈的兴趣?推荐大家买来看看吧。和其他西方的译作相比,这本书的文笔还是非常幽默流畅的,并不晦涩难懂。当然,有点啰嗦是难免的,干货确实很多。
【精彩段落点评】
这是第一章的一个精彩片段,美国的债务,如何成就了对手。虽然美国压根儿不打算还清这些债务,但是债务的利息,还是必须按期支付的(否则评级下降,就借不到新债)。而美国现在用来支付债务的利息,很大部分是依靠发行新债来维持的。
接下来看这一段文字,说实在的,身为乌鸦嘴,我一向言语犀利,但是这段话,还是让我膜拜不已。但是仔细想一下,作者是加拿大人,移居在美国,因此既有真切的体验,又有一些“局外人”的客观性,倒是相当不错的视角。
如果,这就是真实在发生的事实呢?从一场场的街头动荡,到中国留美学生的失踪,到一大批的各类留美人才回归中国,从中难道没有明显的蛛丝马迹吗?
那些还在做着“美国是天堂”迷梦的人,恐怕读读这本书,会是一方清醒剂。当然,已经抱定“你国药丸”的例外,让他们去拥抱美利坚吧,毕竟1949年,加入国党的人,其实数量也并不少。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已经拿好新船票,兴致冲冲登上旧客船的盲从者。
再来看这一段,生为美国公民,就是人生赢家,即生下来对比其他族群的人,就已经中了头彩。
在我读书工作的前面几十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这么认为。
如今,连美国人都已经开始怀疑这个命题的正确性。虽然每年还有无数的移民偷渡到美国,也还有无数的精英怀揣“美国梦”进入美利坚。
然而,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人会认识到,“美国梦”并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梦想。现在美国人只能靠破坏别人的世界,显得自己没有那么烂而已。
类似的篇幅还有很多,诸如和希腊的对比,和古罗马的对比,和英国的对比,和欧洲大陆的对比,作者相当精通时政评论文章的写法,避免了封闭式的就事论事手法,而是力图在历史和现实中,找到美国的当前坐标定位,虽然结论未免悲观了些,然而论据却是非常充足。而这些论据,大多数通过公开的媒体披露,并没有多少“隐秘”的内容,因此本书并没有多少西方意识形态的优越性,没有这样的有色眼镜,所以就有相当高的可信度。
【这本书提到的中国】
这本书提到中国的地方不是很多。但是秉承“字越少,事越大”的宗旨,这里提到中国的主要要点有这么几个:
——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以后美国光还利息,就够支撑中国的军费了。计算了一下,还是远远不够,何况中国的军费还需要增长不少。(这在上一节写过了)
—— 这一段,讲述的是中国海外并购的步伐,别的内容我略微有点耳闻,倒是2010年通用汽车18%的股份,被中国人购买,还是第一次看到翔实的资料,想想连腾讯都已经入驻了特斯拉,想来美国的一些优质企业,可能中国已经进入不少。
—— 这一段,讲述的是中国在海外,逐渐建立了一些基地,这些基地主要是用于贸易的“加油站”。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加油站和服务区,也可以配套更多的服务。
—— 这一段,倒是非常清楚地表达了中国人无意称霸,只是想建立一套更公平,更开放的全球化体系,大家一起做生意赚钱。其中提到的澳大利亚意识到自己只是位于中国的湖边(南海就是中国内湖),这个提法倒是在西方人的作品中,第一次看到。
当然,围绕中国的评论,并非完全正面的(这和作者作为西方人的立场有关,可能翻译的时候也屏蔽了部分内容)。但是提到中国最严峻的问题,还是人口的问题。结合着西方社会非法移民的浪潮,绿色人口的急剧扩张,中国人剧烈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断崖式下降,会让中国在未来世界的地位,很难持续。
【中国人应该从中吸取的教训】
美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国家,一度傲视蓝星无敌手。
即使国力明显衰落,美国仍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国。拥有非常强大的军事、科技、金融力量。美国人仍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世界五百强公司,拥有非常强大的创造力。单单是美国的航母战斗群,就够中国追赶几十年。
即使以人均资源计算,美国人的腾挪空间也是非常巨大的。在石油天然气遏制中国发展无效以后,美国转身就可以变成资源开采大国,光美国的资源,无论是土地还是矿产,都能够保证美国仍然有巨大的回旋余地。
更不要说美国的“软实力”,舆论操控的能力,文化产品的输出能力,还有美国制度对全球精英的吸引力。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不正视美国衰落(我这里不用衰亡)的教训。未雨绸缪,中国虽然一路向前奔跑,在中华复兴的路上披荆斩棘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