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语文课本和其他书籍还是在沿用通假字,造成了极大的阅读不便

【本文来自《对于通过技术手段减少生僻字罕见字使用的一些想法》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通假字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就别提生僻字了!

通假字是有内在含义的,比如避讳,和古代文化传统有密切联系,可以学习了解。

但是现在看来,大部分通假字是由于古代的文字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也就是古代汉字用法不规范,或者古今用法不同造成的,属于技术问题,理解成错别字也没问题,什么用处都没有,和孔乙己的茴字四种写法没啥区别。

但是我们的语文课本和其他书籍还是在沿用,造成了极大的阅读不便,文章越是年代久远,通假字越多,甚至连篇累牍,一句诗歌半句都是通假字,严重影响阅读流畅性。

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不改过来直接用现在的规范文字代替。

有人说了,通假字也是古代文化常识,不能不知道,要不然等读到古文原本,就不认识了!

这种论调就更奇怪了!

请问连大部分的汉字都简化了,简化过程中抛弃的汉字内涵和文化常识多了去了,很多遗老遗少也是顿足捶胸如丧考妣,但是不也成功实施了?就算繁体字,不也是历代演化变异而成的?

发表于安徽省
2024-01-15
教育 历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德外长取消访华,执政伙伴急了

“这是特朗普的惯用伎俩,加拿大必须反击”

美媒泼冷水:特朗普此行难有重大进展,东盟顾虑中国

近160年来创纪录大丰收,这是美国农民最不想看到的

特朗普金援干预下,米莱的经改实验迎来重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