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开放,但是大方向是应该开放
【本文来自《香港的大学没有围墙,高度开放化》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在开放校园这个问题上,我不赞成这种“西方或香港或什么其他地方开放所以我们也应该开放”的说法。
正确的说法是:我们自己如果觉得应该开放,就开放;觉得不应该开放,就不开放。与他人无关。
按我个人的观点,我国的公办高校,校园应该对社会开放。开放的具体形式和程度,各个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定。比如清北武厦这种网红大学,采取预约限流的方式开放,我觉得也是开放;现在应该差不多所有高校都是只开放校园,但不开放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这些场所,当然也是十分合理的,同时也是属于我说的开放。但是如果希望把大学的校门对社会公众关闭,原则上都不准进入,除非特例才准进入,那这个就不是开放,也是我不赞同的做法。
公办高校应该开放的理由有下面几个:
1. 我国高校主要承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任务。虽然社会服务不是必须包括开放校园,但开放校园的确是高校可以履行的社会服务之一。我国城市的具体国情之一,就是城区的绿地相对较少,运动场地也相对较少。高校将校园和运动场(在不影响比如体育教学的情况下)向社会公众开放,无疑是对这方面资源的一个有益且有力的补充。
2. 开放校园,可以提升学校周边乃至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设想一下,如果北京没有了清北和其他高校,在文化这块给我们的感觉还会一样吗?如果武汉没有了武大这些学校,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不是缺了一大块?而当你走在校园里,看着从数十年近百年前开始就一直使用至今的古色古香的教学楼,总不会一点文化的韵味都体会不到吧?
3. 开放校园,本身也是学校对自身的一种宣传。或许对清北浙交复这样的学校,自觉不用再宣传了,但是对于其他绝大多数学校来说,甚至是985靠中后的学校来说,学校仍然有必要向公众宣传一下自己。虽然这不是唯一的宣传方式,但至少是有效的宣传方式之一。
我自己以前就住在高校附近,现在也是在一所普通大学里工作。我既作为外人在大学的球场上踢过球在操场上跑过步,在校园里一边散步一边看着灯火通明的教学楼,感受着学子们的勤奋(当然这个多少有点想象的意味),也同样作为大学职员碰到过在校园里晃悠的公众乃至打着旗子而来的游学团,以及在食堂里找我借饭卡刷的尝鲜的游客。高校开放的利与弊,我都是切身感受过的,但综合而言,我仍然赞成高校开放。一是我觉得这的确是高校应该担负的社会服务之一,二是我觉得适量的社会公众的进入,既是对我们自己学校的一种认可,也能够带来一些额外的生气,三是就我自己而言,这些外来人员并没有影响我上课和科研。
现在反对放开的理由,主要有这么几个。
1. 开放会影响教学和科研。
首先,所有的教学楼实验楼都可以安装门禁,事实上我们学校的楼都安装了门禁,不要说社会人员,就是学校内不同单位(学院或研究所)的人员也进不来,所以外人直接闯进实验室这种无稽的场面至少我是从未见过。而科研的实验楼可以选址在更加安静和远离主干道的地方,如果真是道路上的噪音影响到了实验室,学校会把附近道路一同设置门禁禁入的。教学楼其实也类似。
其次,从学生的学习来说,对学习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从我自己当本科生辅导员和班主任,以及我从其他学校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压倒性的主因只有一个:网络,网络,还是网络。
网游,追剧,刷抖音。
放开校园造成的影响跟网络相比,连个弟弟都不是。
所以那些关心大学生学习因而要求封闭校园的观友们,最好先大声呼吁:切断宿舍和校园开放区域的一切网络,包括流量在内。最多是限时提供网络,比如晚上9点到11点,其余时段全部断网。要使用网络,只能去实验室、图书馆和教学楼。相信我,如果真敢这么做,同时又把学生的反对压下去的话,绝大多数学校的学风都可以明显改观。
但是如果不同意或者不积极要求断网,同时又对封闭校园有着蜜汁爱好,我只能说即使不是南辕北辙吧,至少也是捡芝麻丢西瓜。
2. 开放会影响校园安全,特别是会有敌对国家跑进重点学府去暗杀科学家和将来的科学家。
先说正常的校园安全。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查查近十年来校园恶性案件的涉事人员,看看到底是校外的多还是校内的多。比如有人提到过复旦的凶杀案,我百度了一下,比较出名的复旦凶杀案,一个是教师杀同事,一个是学生杀同寝。类似地,早几年广州大学的凶杀案,也是同事之间的事情。而早二十多年校园治安最头疼的问题其实是自行车被盗,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用共享单车之类的,这个问题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消解了。
至于后面的暗杀,我觉得有点无厘头了。首先,杀手也是人才啊!人家培养个杀手也不容易啊!要成本啊!用在一个将来到底有多大作为的“未来科学家”身上,不爱惜钱,也得爱惜点杀手人才啊!别说未来科学家了,就是现在的戴帽子的科学家,到底有多少的成果或者研究是真正值得去投这个成本和担这个风险的?从伊朗的情况来看,其实只有对于军事和技术有希望在短期内提供关键突破的人,才值得这么干啊。而这样的宝藏科学家和研究者,难道指望学校门卫就能保护好?肯定是要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保护的啊。是不是对我们高校的门卫保安有什么误解啊?
3. 开放会让学生受敌特的意识形态影响。
还是一样,没有哪个傻瓜特务会特么跑到校园里发传单招揽人才的。这种事,几乎也总是首先在网络上接触了不良信息,然后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和联系上,再逐步转到线下的。等转到线下时,还需要一定跑进校园来谈吗?且不说用不着,就算特务真的要进校园来,学校的保安门卫能识别得出?真要用“封”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风险,那还是得封网,而不是封校门。
最后归总:我赞成校园开放,开放的具体形式和程度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来定,但是不接受把社会公众完全排除在校园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