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篇】傅满洲:一个暧昧的幽灵

之前我在风闻论坛上的图解电影贴《坐稳了!是时候展示真正的“辱华”了——图说傅满洲系列电影》的第一部《傅满洲的面具》已经完结了

傅满洲系列之一 坐稳了!是时候展示真正的“辱华”了——图说《傅满洲》系列之一 评论 29 影视

,有读者提出想看克里斯托弗·李老爷子版的傅满洲,以后有空一定会更新。

500

其实最初想来说一说傅满洲系列,是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在争论某些国外品牌启用一些在中国人的传统审美中的“丑模”来代言是否构成“辱华”,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这样程度的偏见和刻板印象都能算是“辱华”而在社交网络上被大肆传播,那么“傅满洲系列”的好莱坞电影那简直就是辱到姥姥家了。

可惜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两国文化上的阻隔,这段欧美通过一系列主流文化产品系统性地给中国人贴标签、塑造典型的丑陋形象的历史从来不为中国国内的大众所知,以至于受这些曾经的“主流大众文化”影响的欧美人在如今的流行文化中继续这样的刻板印象时,中国人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你好好地人家干嘛来黑你?”,所以最后我们想不通,只能归结于“哦也许是我们多心了”。

其实,对于那些西方的文化产业创作者来说,他们的这些让中国新一代感到不适和愤怒的“辱华举动”也并非都是出于蓄意的挑衅和阴谋,毕竟就像很多中国人的逻辑一样——“有钱不赚是傻子吗?”,而是一种脑海中受到文化影响的“习惯成自然”——他们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他们受的教育中,中国人就是这个样子。

就好像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的日本女人都是穿着和服、低眉顺目、以服从为美德、以奉献为快乐,贤惠温驯、笑靥如花——事实是这样吗,当然不是,虽然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接触过日本人,日本社会,但大家理所当然觉得日本人就是这个样子的,甚至在很多80后的中国流行作家笔下的当代日本女知识分子,也依然会跪坐在中国男性面前,恭恭敬敬递上衣服……

“傅满洲”这个形象真的算是“辱华”吗?至少在很多读者眼里未必。这样一个自称“中国人”的邪恶人物,甚至在如今很难激起那些最富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网民的愤怒。原因很简单,在中国人眼中,即使傅满洲一次次强调自己的中国人身份,他依然不算是个中国人:

首先,他的名字“满洲”和一身清朝的官服都会让中国人想到清朝的统治者——满洲贵族,而如今网络上激进的“爱国主义者”往往也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满洲非中国”是他们非常典型的观点,因此对于傅满洲的存在,他们不仅不受辱不愤怒而且颇有点和洋大人“同仇敌忾”“跨海万里有知音”的同志情感;

其次,这个“满洲”,毕生理想居然是继承成吉思汗未尽的事业,所以他要得到成吉思汗的宝刀然后自称成吉思汗后裔来扫荡欧洲的白种人。如果从这个角度上看,此公又成了个精神蒙古人,要知道成吉思汗横扫欧洲、血流成河的时候,中国确乎也被扫荡了,好嘛,这不又成了苦逼的阶级兄弟了吗?

 再次,傅满洲一不读四书五经、二不讲三纲五常、三不爱齐家治国平天下,就知道养些蝎子、鳄鱼、眼镜蛇,还拿自己闺女搞色诱,更像是《一千零一夜》里中东异教徒那种邪恶巫师,而不像是个中国人会去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傅满洲还是他女儿,都是如假包换的欧罗巴白人扮演的。

 如此这般,套用那句著名的话——如果一个人长得不像中国人、名字不像中国人、性格不像中国人、价值观不像中国人,那他肯定不是一个中国人!

 如此“四不像”的傅满洲,却真实存在在西方世界并且曾经是一个颇受欢迎的现象级影视文学形象,并且一度塑造了“中国人”在西方普通民众心目的形象。与其说傅满洲是一个中国人,不如说是一个西方人集合了在那个时期他们所有对中国人的仇视与恐惧而虚构的一个形象,它就像一个暧昧的幽灵,即使本体已经在“政治正确”的掩映下彻底散去,但是魂魄依然深深附在西方人的心灵深处,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个世界。

 傅满洲系列的作者萨克斯·罗默(Sax Rohmer),是一个长期写小说却卖不出去的蹩脚作者,在创作“傅满洲”一炮走红之前,他本人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种“中国通”或者是对中国事物着迷的人。

500

他本人就曾经公开承认:“傅满洲这个根本就是我凭空编造出来的 ,其实我对 中国一无所知。”即使这样,他依然认为自己有这个必要去“揭露”这种想象中的邪恶。而这种“觉悟”来源于上世纪初在西方社会颇为流行的“黄祸论”。

500

宣传“黄祸论”的海报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这个理论未免过于奇葩——如今的中国都不能说得上是威胁,那个时代如此积贫积弱,“东亚病夫”的中国为什么会让如日中天的西方人如此恐惧和有危机感呢?也许傅满洲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当时的欧美社会种种恐惧的表象:

 恐惧一:来自成吉思汗的心理阴影

 《傅满洲的面具》作为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商业电影,其实故事的框架非常俗套:有一个坏人,想要得到某种力量,然后统治世界,好人为了阻止他,就要赶在这之前获得这种力量,双方于是斗智斗勇,一定是坏人先行一步用卑劣的手段得到了,几乎快要成功的时候,好人千钧一发翻盘,坏人多行不义必自毙,世界归于平静。从傅满洲时代到最近的《大侦探皮卡丘》,可以说都脱不开这个套子,你只需要把“好人”,“坏人”“某种力量”按照你自己的需要往里面填就可以了。

 所以在这个故事里,作者选择了成吉思汗,一个差一点就让整个欧洲臣服于他脚下的黄种人。这可以说是西方文明在获得对于世界绝对统治之前,基于种族主义对于白人最大的一次“毁三观”的大灾难。所以当需要强调“黄种人”对于“白种人”的威胁时,成吉思汗这个名字就理所当然被西方的作者拿出来吓人。

但这种“心理阴影”放在中国人看来未免过于无厘头,且不说我们都知道实际上成吉思汗是没有陵墓的,即使有陵墓,中国人的陵墓也不可能让一个死人抱着把刀坐在椅子上(这里明显是按照欧洲海盗宝藏的故事模板在编),即使真的是这么回事,也不会有中国人中二到相信一把“圣遗物”就有这个号召力来忽悠全亚洲人民同仇敌忾,立某人为王。鬼知道你是不是从琉璃厂或者义乌淘来的?电影最后,傅满洲召集亚洲人民代表一顿神棍演说说得人昏昏欲睡,抵不上一句古书中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充分暴露了罗默本人不学无术的本质。

 恐惧二: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在好莱坞的“坏人模板大全”里有一个颇为流行的人设——“邪恶博士”——这类反派往往高智商高学历擅长发明创造,拥有一个看上去很高大上的实验室和科研团队,但由于他们本性邪恶野心勃勃,总喜欢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来干统治世界或者毁灭世界的“宏图伟业”,傅满洲博士不能说是第一个但绝对是比较元祖级别的“邪恶博士”形象了。在罗默笔下,傅满洲是:

“高大、削瘦,长得像猫一样;肩膀很高,眉毛如撒旦,面庞像莎士比亚;额发全部剃掉,双眼泛出绿光 ……却是一位伟大的天才,通晓从古至今的一切科学。”

 其实包括某些当代中国人在内,一些人觉得傅满洲还“挺带感”,就是因为他虽然浑身上下透着邪性,但却不是那种“麻木”“愚钝”“服从”的东方人形象,相反,他是一个受过最良好的西方教育的精英,有三个博士学位——原作者是个英国人,所以他的学位是来自“海德堡大学”“索邦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在美国电影里被改成了“爱丁堡”“克里斯丁”和“哈佛”——是个地道的“聪明人”。傅满洲对于自己的精英教育背景还甚是得意,永远要求他的敌人称他为“傅满洲博士”。

 但就是这样一个接受最先进文明教育的人,被描述成从思想到行为充满了落后不开化的“野蛮”气息,不仅热衷于变态的刑讯、繁琐的礼节、豢养一堆专司各种事务的奴仆、把女儿当做私人财产来笼络敌人……甚至是大肆宣扬征服、强奸和屠杀……正所谓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这种人设对于西方的普通老百姓非常具有恐吓的效果,就好像是对他们说:中国人聪明,聪明到可以学到我们的文明成果,但骨子里还是野蛮的那一套,和我们的价值观格格不入,并且终有一天会用从我们这里学来的东西反过来消灭我们。

 这就有点像美国传说中的那个被赋予美好意向的印第安公主宝嘉康蒂(Phcahontas),美丽的背后是这个印第安姑娘被绑架、强奸、受了基督教的洗礼——从精神上驯服于基督教文明——反之的印第安人在早期的好莱坞作品中一律是桀骜不驯、狡诈凶残的暴徒形象。

500

宝嘉康蒂受洗

 恐惧三:煽动仇视百试不爽的灵药:性。

 古往今来,要煽动起对敌人的仇恨,百试不爽的口号就是:“他们抢走了我们的财产和女人”,然而由于自古女性地位和男性的不平等,男性往往会下意识将本族的女性视作自己的“私产”,“占有女人”也就自古成为了敌方对我方尊严和财产的双重征服。

 在“黄祸论”大行其道的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有大量的海报和宣传画往往把在美国打工的华人男子塑造为“潜在的强奸犯”,而他们强奸的对象则是典型的金发碧眼的白人女子。密歇根州立大学影视与小说范式研究者霍彭施坦德 (Hoppenstand)这样形容这种现象:“在 20世纪上半叶的流行文化叙事中,白人英雄对“黄祸”的抗击和对西方文明的捍卫,往往通过一套常见的符号系统来实现,那就是保护白人女性免受东方人的侵犯。”

500

 在《傅满洲的面具》中,女主“希娜”明显就是担纲了这样一个(差一点)被侵害的白人女子形象。在最后一幕中,他还被傅满洲可以打扮成西方文化中“女神”的那种装扮,然后被如同献祭般抬到各种猥琐的东方人面前,然后被傅满洲当做诱饵来鼓励他们“征服”和“强奸”白人女子。

500

不过,《傅满洲的面具》更有意思的骚操作是来了个男女平等,不仅女神被拉去献祭,“男神”也节操不保——里面帅气的Terry小哥被扒光了送到傅满洲女儿的床上,剧中的设定是这个东方女人喜欢下药迷惑英俊的白人男子,让他们对她死心塌地,成为她的奴隶,然后玩腻了再扔掉——这群东方男人用暴力政府白人女子、女人则用魅术来迷惑白人男子。

500

 然而事实上,在性这个问题上,华人在那个时期的美国是被迫害和虐待最深的群体。在《排华法案》的推动下被作为廉价劳工进口到美国作苦力的华人男性,被禁止和白人甚至是被歧视的黑人、土著印第安人结婚,而华人女性有机会进入美国的很少,于是大多数在美国劳苦一辈子的男性华人可能面临的是一辈子光棍的命运。

在那一时期的电影文艺作品中,当然是绝对不会有华人男性和白人女性的恋爱情结,反之可以有白人男性与华人女性的恋爱甚至进一步的关系,但是,这个中国女人在电影中往往是那个用情至深,但是最终被抛弃的,永远也无法与相爱的人修成正果。

500

500

500

好莱坞最早的华人女星黄柳霜在《海逝》中扮演的中国少女“莲花”与白人男子相爱生下孩子但被抛弃,结局她将孩子托付给男人的妻子后跳海自尽

 实际上,傅满洲女儿这个角色也是兼具了西方文化中对于东方女性的双重刻板印象:软弱而性感的中国娃娃(The China Doll)——被压迫而不自知,被启发觉醒后渴望进入文明世界拥抱新生活却最终落得悲惨下场——和邪恶阴狠的“龙女郎”(The dragon lady)——强大、腹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没有道德和贞操观念。在后面的傅满洲剧情中,傅大小姐一方面爱上了白人侦探试图被判傅满洲,另一方面试图取代傅满洲在黑道的统治地位。

500

500

500

“傀儡娃娃”和“恶女郎”一直是好莱坞商业片对于中国女性的“固定模板”

 恐惧四:繁殖

 如果说鼓吹什么匈奴王阿提拉,什么成吉思汗卷土重来充其量是杞人忧天兼故弄玄虚,那么在“黄祸论”和各式种族主义盛行的20世纪初,对于来自华人巨量的人口基数、封闭不易被同化的强大文化凝聚力、强烈的生育愿望都让当时的美国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1900年中国的人口约为4亿,而美国人口为7640万)正如前段时间被曝光的爱因斯坦信件里也是提到了对于中国人“子嗣繁盛”及“繁衍力”的担忧,并称“如果这些中国人取代了其他种族,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仅这一想法本身就令人感到难以言喻的沮丧。”

 在傅满洲系列电影中,大反派傅满洲被塑造成一个没有木有感情、甚至没有性欲的人。但是却总喜欢在女人身上下功夫,无论是利用女人色诱,还是利用女人来笼络人心,最终的落脚点都会放在“生下具有优秀基因的后代”这样的表达上。

 事实上,美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排华运动”与其说是因为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如说是源于现实利益的需要。当西部铁路需要廉价顺从的大量劳工时,他们希望华人是召之即来,而当这些在艰苦环境中幸存下来的劳工开始在本地市场上和白人劳工抢工作时,他们又希望华人可以挥之即去,否则就会成为一种“威胁”。在当时的费城通讯曾经形容中国人

“是邪恶的坏人和残忍的群体,他们根本无法被白人控制,但毫无疑问必须要被消灭。”

以 1871年的“洛杉矶唐人街大屠杀”为开端,全美范围内频繁出现针对华人的公开杀戮事件 200余次。讽刺的是,根据当时的数据统计,华人占美国总人口的比例仅为0.0002%,除了被以“繁殖过度”为借口进行物理消灭之外,这部分华人还为美国贡献了占25%-50%的“人头税”。

500

 虽然每一部傅满洲电影的结尾,傅满洲作为反派大BOSS都会被正义的力量杀死,但是又会像富江那样很快在下一部电影中满血复活,开始下一次谋求统治世界的阴谋诡计。在《傅满洲的面具》结尾,有一个我认为十分精彩的情节:剧中众人将成吉思汗的宝刀扔到海里后,突然背后传来了说中文的声音,一群刚从傅满洲的魔爪下逃出生天的人顿时吓破了胆,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船上的华人仆役,注意看这个人的特征:

500

1. 胖,丑

2. 阴柔憨厚还有点滑稽

3. 恭敬驯顺,张口闭口不离sir

主角团很“幽默”地问了他三个问题:

“你是哲学博士吗?”“不是的,先生”

“你是法学博士吗?”“不是的,先生”

“你是医学博士吗?”“不是的,先生”

(对应傅满洲的三个博士学位)

“啊,太好了,你是我们喜欢的中国人!祝你好运”

 这段对话连同傅满洲的剧情如同flag一样成为了日后好莱坞的一种“诅咒”。虽然时过境迁,傅满洲的本体早已因为赤裸裸地触碰了太多政治正确而被永久“封号”了,但傅满洲这个形象如同一个“东方撒旦”的幽灵早已成为了一种“范式”深深地刻在美国文化的惯性思维之中。

500

500

漫威系列中钢铁侠的死对头“满大人”,以及加勒比海盗中周润发饰演的海盗反派都有浓厚的傅满洲影子

同样,以那个中国仆人为原型的“可爱的中国人”也成为了一种范式,以一种看似“改善华人形象”“消除对华人恐惧误解”的姿态,在美国的文化市场创造着“人畜无害”中国人的“模板”,在这一类型下的华人有以正面形象出现的华人神探“陈查理”,或者是最近的热剧《破产姐妹》中的Han。

500

500

华人神探陈查理和《破产姐妹》中的Han都是另一种华人刻板印象的代表

也许看到这里,我们才会真正体会为什么李小龙这个形象在西方的流行会在华人圈子里产生那么大的振奋,毕竟这是一个强大、正义、健美的东方男子。

500

虽然其实李小龙一生也没有在好莱坞拍太多的电影,主要作品还是香港电影公司拍的。而且和人们心目中那个略显crazy的“a~da~”格斗狂人李小龙比起来,生活中那个真实的李小龙要儒雅帅气、风度翩翩许多:

500

500

2019-05-16
影视 历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驻哥伦比亚大使:中国来这是为了合作,无意取代谁

谈及特朗普,“很失望,我们成替罪羊了”

“从零开始发展行不通,我们必须拥抱中国”

“简直势不可挡!”美议员又操心起中国了

被当面说“胆怯”,特朗普大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