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管理规定的出台,重点不在于打压了谁,而在于是否能引导一个行业良性发展
【本文来自《为了赚钱这个社会底线都不要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其实没必要扯到良心问题。我的观点:
1.资本的天性是逐利,由此塑造了游戏以流水和日活月活年活为核心的KPI体系是客观演化的必然。尔后鹅厂猪厂逐渐占据市场主要份额,于是大约在2012至2018年间,游戏产业由商品经济为导向快速进入了平台垄断流量(用户)的金融垄断为导向的阶段。
2.你不关注此行业并不知道,在金融挟流量垄断令游戏界的阶段中,一个独立工作室或小团队研发出一个游戏几乎只能找流量垄断平台来引流运营(哪怕单机游戏也一样),整个商业流程中网游领域小团队仅只能分到5%到10%的流水收入,游戏业金融挟流量垄断化的结果就是大量低成本换皮游戏上线吃一波就走(业界著名的腾讯曲线),而我们过去对此乱象的管控只有“限制版号”。这一切的改变由《原神》而始,米哈游打破了游戏产权方吃3成、流量平台方吃7成的潜规则,除了战略合作的B站外一律硬刚产权方吃7成、流量平台吃3成。此举一出业界群攻米哈游,奈何《原神》太赚(过半营收来源于海外,就算国内市场批臭封禁也搞不死米厂),随着小米最先真香后,各大平台也陆续真香了。
3.新的游戏管理规定出台,面上对整个中国游戏业营收造成影响,实则是对“以攀比、pay to win”为商业逻辑的游戏限制更大,水涨船高下以米哈游为代表的“pay to love”内容服务型游戏反而获得了更好的游戏业生存环境。
4.我个人的观点是这个管理规定至少出晚了20年,游戏早已成为中国大量中青年群体的娱乐休闲手段,辩证来说我并不狂热单推“pay to love”模式,因为PVP是有利于人性的,但“pay to win”+PVP的模式则必然只会塑造人予拜金的价值认知。当“pay”不起的玩家厌倦了成为氪佬的游戏体验后,他们便只能靠爽文小说动漫的穿越外挂系统来满足自己的情绪需求了,尽管这个领域也依然是以拜金+强者即真理为价值内涵。
5.小结:一个管理规定的出台,重点不在于打压了谁,而在于是否能引导一个行业向着它本该承担的责任使命良性发展。这个规定我虽有小异议但总体持欢迎态度。至于胡某编的呐喊,不玩游戏的他只是在替背后之人发声罢了,这早就是基操勿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