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投资越南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转载自微博用户@奥特快啊,标题为本人所加,正文内容略有删改。

500

晚上和来胡志明市考察的国内朋友吃饭,大哥在国内干过实业,也做过投资。几点notes分享给大家:

1、宠物用品赛道看起来fancy,其实完全是个“只讲故事、赚不到钱”的行业。原因是:

首先,宠物用品本质上对标母婴行业,主要靠品牌心智(Brand Awareness)。但新入局的厂商普遍没有多深的品牌心智,赚来的钱几乎全部用来卷营销开支。

其次,除了膨化粮(工厂资本开支高,上千万、上亿),其它细分赛道几乎都没有规模效应。宠物玩具啥的,几乎就是轻工业间的内卷(几百万投入)。活体繁育啥的,更是负规模效应... ...

2、在越南做预制菜是不是下一个风口?

​面向个人(ToC)的预制菜99%不赚钱。因为对消费者来说,家常菜类预制菜在时间和金钱投入上划不来。比如一个冷冻的预制麻婆豆腐,卖十几块;而一个外卖的麻婆豆腐,可能也差不多这个价,甚至更便宜。那干嘛去吃那冷冻的呢?

能赚钱的,都是打价位差的预制菜,即“高端菜品预制化”。比如200块的海鲜毛血旺,卖成88块的预制菜。但问题在于:高端菜品天然不可能高频。没人想天天吃毛血旺/佛跳墙。复购感人,所以还是赚不到钱。

面向企业(ToB)的预制菜的某些品类(比如:鸭血),在前几年能到30%的毛利。但这几年也不太行了,总体上还是能赚到点钱的。这就引申出第三个话题:按大哥说法,国内toC供应链和品牌几乎都要被直播带货弄残了…… 

3、直播带货兴起后,渠道的“马太效应”空前强化。

做被子的工厂,如果一床被子卖100块,利润21块,主播拿20快,工厂只能拿1块... ...直播带货相对传统电商而言,更凶暴的一点是它的杀价周期更短。有时在直播中,主播可能直接联系老板,当场要求再杀价,否则就不卖了。TEMU(拼多多海外版)虽然也让工厂互相比价,但至少还有7天周期。以至于,几乎所有做ToC产品的工厂都在逐底竞争,踩踏式内卷。

在这种大环境下,价格的优先级被远远排在品质之前。做品质和品牌的工厂,在水涨船高的平台营销费同行激进踩踏下,几乎没有活路可言。我甚至觉得越南人对商品品质的要求可能都要高于国人。

500

诚然,我也认为“线下业态-传统电商-直播电商”的马太效应递增。但老实讲,上述种种也不都是直播电商的锅。产能过剩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既是由于供给侧方面,地方政府的GDP锦标赛推动了产能过剩;也是因为内需占比,因为某些原因长期低下(中国GDP中,家庭部门消费占比甚至都不如越南)。受过去三年影响,今年的供-需错配更为突出。

大哥说的种种,何不食肉糜地概括起来就叫:“去产能”。只不过,如果我是被“去产能”中的众多平平无奇的“产能”之一,那我日子大概不会很好受,尤其是被直播电商火上浇了个油。

500

发表于上海市
2023-12-19
国际 社会 财经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不知悔改!美方竟还为她撑腰

美财长最新表态,涉大豆、领导人会晤、贸易谈判…

果然还是这招,“大撒币”

一拖再拖,“还怎么领先中国?”

又开始了…“别光盯着AI,中国都快‘偷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