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高山》之所以做成一锅夹生饭,还是相当一大批文艺工作者不相信信仰的力量
【本文来自《《我本是高山》:为张校长和山里的女孩子流泪》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其实《我本是高山》之所以做成现在这样一锅夹生饭,归根结底还是相当一大批文艺工作者不相信信仰的力量,他们质疑“50岁出列”,因为他们以己度人,觉得自己如果面临这样的生死抉择,肯定不会站出来坦然赴死。怎么可能为了一群陌生人去死呢?得给重要角色制造一个去死的合理的理由,不管是爱情也好,亲情也罢。别说什么党性,他们只相信所谓的人性。
同样的,张桂梅怎么可能为了虚无缥缈的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克服病痛和贫穷,几十年如一日的奉献和牺牲呢?那必须得给她增加一个能说服他们的理由,于是“和亡夫的约定”就被制造出来了。
而某个群体没理解到这个逻辑,因为她们自己也不相信信仰,不相信张桂梅奋斗终生的精神支柱,或者说,她们宁愿相信存在一个广泛的“女性性别联盟”,于是打出“girls help girls”牌。在她们心目中,电影没拍出“grils help girls”,不是因为导演和编剧跟她们一样不相信信仰的力量,而是因为导演和编剧是男人和精神男人,剧组遭遇了神秘力量干预,男人害怕女权,于是把电影庸俗化。至于为什么神秘力量一边给张桂梅颁发至高荣誉,一边阻止电影拍摄,搁这左右互搏,这个不在她们考虑范围之内。
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两种人,其实驱动逻辑是一致的,文艺工作者在庸俗化张桂梅,而另一个群体在烂俗化这种庸俗化,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打开APP查看2条评论
评论2条
文渊紫光
2023-11-20 10:39
来自上海市
站不稳人民立场的比比皆是,
就一层浮面的趋炎附势、鹦鹉学舌而已。
一旦本心流露,最为市井庸俗。
默示之暗
2023-11-20 10:21
来自黑龙江省
现在已经没有文艺工作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