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我们行业软件落后的一个可能原因

【本文来自《基础软件、工业软件、设计软件,中国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有多大?》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说一个我们行业软件落后的一个可能原因,仅仅是可能,因为本人并不从事工业软件开发,对标准也缺乏深入了解,只是说点自己粗浅的理解。

我记得多年前,老板接了一个出口的订单,要加工一批看似简单的零件,但是图纸上标了一堆我没见过的符号,好像是美国的ASME的GD&T规则。为了不做错,我特意去查了一下ASME标准。这一查非常惊讶,美国人制定标准的细致程度简直让人咋舌。

跟我在学校里学的那些粗浅的公差配合知识相比,ASME标准就像是一座宝库。我花了一个星期,仔细地研究了ASME Y14.5这部标准,发现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几何尺寸和公差系统,涵盖了尺寸、形状、定位和表面粗糙度等各个方面,不仅覆盖了各种设计和制造的情况,而且细化到可以作为操作指南的程度,有很多清晰的示例、精美的插图和详细的解释,让我这种英语28个字母认不全、刚工作不久的半吊子竟然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并正确应用这部标准,还避免了因为ASME标准的默认包容原则和GB标准的默认独立原则的不同而造成的零件报废。

我至今还记得当年只知道国标包络要求的大家看到ASME标准里的那些公差修改器时的震撼,比如最大材料条件(MMC)、最小材料条件(LMC)、无论特征尺寸(RFS)、投影公差区(PTZ)和统计公差等,感觉好多原理都是我从来没听说过的,比如ASME Y14.5.1用于定义尺寸和公差原理的数学方法,ASME B89.7用于确定测量不确定度和决策规则,这些都是我们的GB标准所没有的,至少当时闻所未闻。

再说回行业软件。我觉得,标准的不完善、对背后数学原理的不清楚,是导致我们CAD软件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CAD软件不仅可以绘制、修改、分析和优化零件的几何模型,也能帮助用户进行零件的公差分析和校验。这是CAD软件的一个重要功能,用来快速检查零件的公差是否合理、是否满足互换性和可装配性的要求、是否有过剩或不足的公差、是否有潜在的公差堆积或干涉的问题等。这样可以在设计时提高零件的质量和性能,降低零件的成本和风险,提高零件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也为后面的质量工程师提供重要的支撑。

国外的很多CAD软件,比如SolidWorks、CATIA、Pro/E等,都有很强大的公差分析和校验的功能,而且支持多种机械公差标准,比如ASME标准和ISO标准,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选择合适的标准来进行公差分析和校验。国产的CAD软件,虽然也有一些公差分析和校验的功能,但是跟国外的CAD软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机械公差标准的滞后和不完善,使得国产CAD软件开发者没有很好的参照,没有坚实的行业相关的理论基础,无法准确地反映和执行国际上通用的机械公差标准,也无法满足国内用户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中国的工业软件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基础研究的落后、行业标准的滞后。如果我们想要提升国产CAD软件的水平和竞争力,我们就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完善行业标准,比如最基本的机械公差标准,让它们能够与国际上的先进标准相一致,或者超越。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内的机械制造业,才能为国产CAD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发表于江苏省
2023-11-17
科技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已解除这项对华出口禁令”

美两员“大将”施压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难啃的骨头”

“不如申请成中国一省” ,德国锂企竟如此激将欧盟

“2027年起,整个产业将拱手让给中国”

家乐福CEO放话:对中国小包裹,要学特朗普征税100%

“美国已解除这项对华出口禁令”

美两员“大将”施压未果,日本反倒成了“难啃的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