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Nature Index这种基于杂志的统计方式来做科学家和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

【本文来自《科技界持中美还有较大差距的人多,而产业界越来越多人支持中国科技实力已超美国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首先,用“科技界”来指代学术界不合适。高科技企业从事高科技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有的甚至也开创新技术,也能推动技术乃至科学的发展(有了新技术,有可能导致可以观察到新现象,从而推动科学发展),当然也应该属于“科技界”。

学术界的核心任务是创造新知识。为什么学术界通常并不认为中国已经超越USA,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术界对研究成果的评价方式和工业界或者说产业界完全不同。虽然无论中外,学术界都存在追逐高影响因子杂志的风气,但是真拿Nature Index这种基于杂志的统计方式来作为科学家和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中外的大多数科学家都不会认同。

原因是在于,学术贡献看重原创性。假设你开创了一个领域,在你之前没有人涉足这个问题,而你在之后有很多科学家开始发现你研究的问题的重要性,还是转向这个方向开展研究。不论在领域开创之后,你是否还是该领域学术成果产出最亮眼的科学家,你都会享有这个领域最高的荣誉,就因为你独一无二的原创性。其他人在这个领域发再多自然,科学杂志的论文,都无法得到你享有的评价,甚至于说,他人取得的成绩越大,你的贡献就越大,你的地位就越高,就因为在你之前这个前景如此广阔的领域,竟然没有第二个人发现它的价值。

学术界这个评价方式的逻辑之根本,在于鼓励原始创新,鼓励去探索未知。中国的学术研究的整体实力确实已经很强了,如果用Nature Index来评价,甚至已经第一了,可是学术界仍然不会认为中国已经第一。原因就在于,中国依然缺少科学家敢于去探索真正的未知,大家很习惯在西方科学家踩了脚印的方向去努力,结果就造成中国的科学家们始终难以拿到看重原创性的诺贝尔奖。

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的硬实力而言,诺贝尔奖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国家的强大,依赖真正掌握的技术能力的高低。哪怕原创的科学原理都是中国科学家提的,但是假如工程实现上都依赖外国,自己这个设备那个设备都造不了,那么诺贝尔奖拿再多也没多大意义。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各种高科技产品中国都能造,产品可以跟整个中国之外的所有国家比肩,但如果中国科学家总是需要外国科学家来指导研究方向,发现新的有价值的问题,那么中国学术界也会一直缺乏足够的自信。

发表于瑞典
2023-11-13
科技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战区”要点燃?特朗普:这个市长和州长该投监狱

美智库报告:对付中国,日本最好使唤,韩国不听话

和平真的降临了?“特朗普小心半场开香槟”

涉中重稀土、超硬材料、锂电池…中方密集出手!

“重大升级!中方以美之道还治其身,直指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