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死!跟香港路牌合照要排队,进不去家门口的网红咖啡馆……

或许是近期的汇率不足以刺激购物,或许是想拥有独特的旅行体验……

如今的游客另辟蹊径,玩转香港。

比如,中半山的麦当劳道原本十分宁静,偶有摄影爱好者蹲守山顶缆车;

但现在和路牌合照居然要排队。

500

有好几次,我在公司楼下遇到爬坡气喘吁吁的游客问路。

有人还再三求证:麦当劳道真的没有麦当劳吗?

我说:确实没有。但是如果爬上去再走下来,要消耗不少热量,之后你可以放心去吃麦当劳。

尖沙咀的海边,随处可见目光如炬,挥手致意的年轻人,因为这是李嘉诚同款“发财机位”。

500

不得不说,这届游客有点意思。

市中心景点爆红,就连居民区也涌入大批本地和内地游客。

我本是个每天听着涛声看云卷云舒的散人,如今家门口竟然成了网红打卡地。

生活不能说天翻地覆,倒也多了不少新鲜事。

500

潮人出没请注意

仙子毛、多巴胺穿搭……光看这些新名词,不明所以。

看了图,我心想:现实生活中谁会穿成这样啊?

来到楼下,我发现是自己见识太少。

如果说海港城是经典的潮人打卡地,那么,坚尼地城就是时尚界的新兴舞台。

500

坚尼地城新海旁人头攒动

这块“坚弥(尼)地城新海旁”的路牌人气超高,心里总会忍不住翻译成“我在坚尼地城很想你”。

不少人在这里排队半天,抱着路牌凹出无数造型,恨不得和它原地结婚。

走过路过,我不好意思拍照;网上的图片太热辣,我也不敢放上来……

游客从脚趾头到头发丝,全都精心打扮——潮牌服装鞋帽、型格墨镜、单反相机是标配。

如果穿着简单,匆匆路过而不拍照的,基本就是我这种下楼散步遛娃的路人甲(欢迎偶遇)。

简单总结一下,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香港女生打扮风格多种多样,但休闲时通常是“上松下紧”,比如上身T恤,下身legging。

内地女生常见的装束是“上紧下松”,比如小背心配阔腿裤,脚踩老爹鞋,很“飒”的感觉。

500

除了酷炫风,也有优雅长裙、田园碎花裙、JK校服等多种多样的风格,时常让人眼前一亮。

由于家门口成了“秀场”,现在我不用打开橙色App,也大概知道哪些是热门款。

究竟这是小哥哥小姐姐们的日常穿搭,还是旅行时的隆重打扮,我不得而知。

然而,游客和居民最大的不同并非衣着打扮,是那种“我一定要拍出好照片”的坚持。

500

小红书上的香港街拍教程

土生土长的香港朋友问:为什么内地女生会在街边摆pose拍照拍很久?(只是好奇,并无恶意)

其实,我也答不上来。

想来想去,可能是因为憋太久没旅行,所以才会耐心等机位,然后连按快门。

精心挑选几张,P得美美的,发在网上,惊艳所有人。

还有人问: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我说:睁大眼睛,流着口水看啊。

而且,白天在楼下看到真人,晚上就能在网上刷到照片。大数据真的太精准了!

500

喝不到的咖啡,吃不到的饭

说起坚尼地城,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起那家高人气海滨咖啡馆,和印着%符号的大白墙。

有人问我:网红咖啡馆就在家门口,你会不会经常去喝?

笑死,根本排不到。

500

傍晚至入夜的咖啡店门口,永远人头攒动,咖啡店打烊后也不例外。

如果店门口没有位置,就回到路牌附近继续拍照。只要是晴天,几乎每天都是这么多人。

500

开店初期,我那酷爱咖啡的老公第一时间去办了会员卡。

但后来人实在太多,他就很少去了。

经常一边到阳台看着咖啡店门口大排长龙,一边卯足了劲手磨咖啡。

一不小心,咖啡豆磨得太碎,影响了口感,之后就找个非高峰时间再去店里买一杯。

非高峰时段通常是早上9点前,因为拍照的人还在其他地方citywalk。

下午,人就渐渐多起来。黄昏时,人潮达到顶峰。

其实坚尼地城远不止有Arabica。短短的厚和街,以及电车转弯的爹核士街,咖啡店星罗棋布。

这些店普遍还不错,而且各有性格,随便走进一间,说不定会有惊喜。

500

如果单纯想在海边举着%的大logo拍照,那就另当别论了。

某天,看着咖啡店门口长长的队伍,我突发奇想:能不能申请一张小贩牌照,去楼下卖咖啡?

假如有些人只是为了举着咖啡拍海景,那我是不是可以有偿提供拍摄场地(阳台)和道具(咖啡)?

一来可以满足大家的打卡需求,二是可以赚赚外快,三是减轻了咖啡店的营业压力,简直完美!

但这个计划至今只是空想。

作为老区,坚尼地城不只有洋气的咖啡店。

还有充满烟火气的茶餐厅、冰室,点心铺、烧腊铺、糖水店。

但社交媒体的力量实在太大,总有几家店承受了所有人气。

比如陈奕迅和谢霆锋曾经光顾的老字号点心店新兴食家,总是人山人海。

500

想堂食,就要等到天荒地老。

依然可以叫外卖,但运费和最低消费都悄然上涨,只好到店自取。

还有一家以前常去吃的煲仔饭,最近一年都没去吃过了,不是不喜欢了,实在是排不到。

连街市大排档的攻略也铺天盖地。果然中国人很爱吃,也很会吃。

总结下来,我发现游客喜欢的多数是精致又可以出片的店,比如Soft Thunder和Arabica。

而(我这种非精致的务实)居民常去的,是街市、惠康、钱大妈。

因为两者并没有太大交集,所以对生活的影响不算太大。但原本就不宽的街道真的更拥挤了。

500

照片千万张,安全第一条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坚尼地城,我觉得自己的品味受到了认可,还是很开心的。

但是眼见它越来越“网红”,我想说:打卡重要,但是生命更重要。

首先是别在车行道拍照。

海滨公路的确很美,却没有人行道和斑马线,车水马龙,还有个90度转弯,实在是险象环生。

500

路边护栏已设置了图文并茂、中英双语的警示牌,告知不要占道拍照。

但很多人会视而不见,铤而走险。

平时,会有警察巡逻劝退;假期时,警车更会停在路旁,开着大喇叭劝阻大家不要以身试法。

曾亲眼见过警察叔叔开出罚单,一张照片价值两千元。

连坚尼地城打卡热的发源地——小红书都出了官方公告,让大家退!退!退!还是很有责任心的。

500

网友的自发劝退帖也不少,笑中带泪。

好消息是:区议员已经提议在马路外侧兴建行人路,进行人车分流。

不少媒体已经跟进,看来有希望。

坏消息是:区议员的提议,你也知道要等多久才能成真(不过最近效率提升了,鼓励一下)。

想看海,可以多走三分钟,去海滨长廊,比路边拥堵的体验好太多了。

500

其次,避免在海边做危险动作。

看似宁静的大海实际波涛汹涌,时不时有惊涛拍岸,拍照的女生瞬间花容失色。

九号风球那天,还有人在狂风暴雨中坚持“打卡”,我看得战战兢兢。

有些人喜欢坐、甚至躺在海滨长廊栏杆外面一米宽的地方——真的不担心掉海里吗?

长时间浸泡在海水里的台阶也很滑,亲眼见过有人想要在那里拍照,脚下一滑,差点被浪卷走。

海边的台阶还有人放生鱼虾,撒玫瑰花瓣……这就是极致的大爱和浪漫吗?

500

往海里撒玫瑰花瓣

曾见过大人的拖鞋不慎坠海,被好心人捞回来;小朋友的玩具随着海浪越飘越远,哭声也越来越大。

无论天气如何,无论身边是谁,坚尼地城海边全副武装的钓鱼佬,总是可以处变不惊,云淡风轻。

500

一些真心话和小贴士

据说游客救活了濒临破产的天星小轮,也塞爆了本就拥挤的电车。

现在每到节假日,想坐电车出门,看到等车的队伍蜿蜒曲折,只好改乘其他交通工具。

大批时尚的年轻人按照攻略,从中环摇摇晃晃地坐(甚至是站)40分钟电车到达坚尼地城。

腰酸背痛屁股疼,浑身是汗地冲去海边打卡拍照。

其实电车坐几站,体验一下就可以了。

也有人被网上的美图吸引,纷纷来到科士街篮球场寻找机位,想要拍出同款大片。

500

到了却发现,曲径通幽。打卡地全都是一脸懵的同款游客。拍照就是买家秀和买家秀的区别……

只好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硬着头皮挤上前去拍照,证明自己到此一游。

其实也不能说“照骗”,只能说期待越大,失望越大。

因为这里真的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篮球场,疫情时期用来做强制核酸检测。

没想到现在也摇身变成了网红打卡地。

500

感谢大家对坚尼地城的喜爱和赞美。欢迎找个好天气来走一走,看一看,随便找家店吃吃喝喝。

放眼香港,彩虹邨和“怪兽大厦”等居民区也是人气高涨。

炫目的照片刷爆各大社交平台,吸引无数人前赴后继。

所谓的“小众”打卡地,早已人山人海。

旅行,就是从自己生活腻了的地方,到别人生活腻了的地方去。

虽说这些地方没有高墙,没有门锁,任何人都可以去,但请尽量不要打扰区内居民的正常生活。

500

再给一些小贴士吧:

想看海看落日,西九龙文化区、添马公园、尖沙咀星光大道都是不错的选择。

这些地方更大、更美,也有足够的游客配套设施,当然,人也不会少。

人力车观光巴士、山顶缆车、红帆船这些交通工具,专为观光而设。

查路线可以使用Google地图,以免被导航到海里或奇怪的地方。

可以上Openrice查餐厅,不用特地去某些网店打卡。

小额消费尽可能使用八达通,最好准备一定的现金。

消费前,务必了解单价、单位、总价、附加费等等,以免出现“价格刺客”。

毕竟的士、餐厅的水、烤红薯、话梅……万物皆可刺。

顺便讲一句,超市或杂货铺的水比便利店便宜很多。

雪糕界没有价格刺客,因为贵得很均匀。

最后,希望每一位可爱的你,都能在香港找到适合自己的打卡地。

赏美景,品美食,玩得开心,没有“照骗”!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

-END-

关注我,就不会错过每一次在香港的体验:戳这里

发表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2023-11-10
港台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义乌玩具商对特朗普翻白眼:我们不在乎!

“经济上没好消息,但他是靠这个当选的,问题就来了”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