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虽然常被用来调侃,但仔细分析,可能性非常大

在网上,针对中国的科技或制造业的进步和突破,一些希望冷静的观点,往往举出不少中国还有差距的例子后,经常被网友调侃是“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

2017年,金灿荣的文章《“非西方”的中国为何能快速崛起》中也有“按照当前增长速度,10年后中国制造业规模将超过美日欧盟之和。从制造业的角度观之,20年后世界可能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外国,而且中国的规模还会超过整个“外国”。”

政委的结论并非是比喻,而是有其必然性的。仅从科技和制造业来看,将来是非常可能成为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

究其原因是由国家综合实力和中国的科技和制造业定位决定的。

首先,从国家综合实力方面分析。目前全球的国家,我们中国承认的有197个,加入联合国的有193个。还有一些是其他国家承认,中国不承认的,比如科索沃,西撒哈拉等。算上承认不承认的零零散散,大概有200个左右吧。

但这200个左右的国家,从国土,人口,综合实力来看,绝大部分是中小国家。虽然从国际法和我们中国的外交原则来看,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但从实际的竞争力,都不具有与大国的竞争能力,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大多是打酱油的,国际社会的“吃瓜群众”。

真正被国际社会默认的中等以上的“大国”有多少呢,大约20个。也就是我们说的G20。G7(美,英,法,德,日,意,加),金砖五国(中,俄,印,南非,巴西),一些地区性的经济大国(阿根廷,韩,沙特,土,墨,澳,印尼),再加上一个欧盟。

这之中,有一个因为比较特殊的没有参加G20的是伊朗,伊朗算是地区性的强国。如果去除一个没有法德意的欧盟,加上一个伊朗,正好也是G20。

然后再分析这个二十国集团。沙特,俄,澳,经济支柱是能源出口,印尼仅仅是潜在的制造业大国,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制造业无论是规模和水平,都远远落后于制造业发达国家。巴西和阿根廷,最强的产业是农业和矿产,制造业同样实力和潜力不足。日韩,加拿大和墨西哥虽然在不少制造业上有一定实力,但从属于美国鲜明,所以其制造业定位基本上算是美国的延伸。至于南非,土耳其,墨西哥,伊朗,算是地区性强国,有一定制造业实力,但由于国家综合实力,很难进入全球竞争的行列。

所以在去除这些国家后,剩下的具有全球全方位科技和制造业竞争力(包括潜在竞争力)的只有中国,美国,欧洲(包含法德英意)和印度。

在剩下的这四个竞争者中,由于跨大西洋纽带,美国和欧洲其实算是一方,这一方还包括日韩和澳加,属于西方阵营。这样,就变成了三方,中国,西方,印度。

由于印度的特殊性,虽然从目前绝大多数的分析来看,都把印度看做是未来可以和中美竞争的一方,但由于其历史包袱,土地和社会改革的不彻底,资源,基建,资金,技术转让等的良好的国际窗口期错过等,其能否成为像中国这样的全球性制造业大国,是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所以,仅从科技和制造业来讲,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是非常有可能的。

其次,从科技和制造业定位来看。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的所有工业门类,成为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另外由于人口总量的优势,中国每年毕业的理工科大学生据世界首位,且与西方有较大的优势。所以,中国对于科技和制造业的定位是国之根本。无论是资源,资金,人才培养,政策等都会向科技和制造业倾斜。

由于巨大的总量优势,向某一方向的倾斜,将会使其具有量变和质变的巨大动能,形成头部优势。

比如美国的军费是后面主要国家的总和,从军费来看,“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和外国”。

高端产业也是,强者恒强也是非常普遍的,往往经过竞争和整合后,国内或者全球这个产业最终只剩下几个玩家。

中国在一些自己开始发力的产业已经出现了这种“中国和外国”的现像了,比如钢铁产量,高铁里程数,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光伏产能,水电,特高压等等。

所以未来,在科技和制造业领域,网友调侃的”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发表于上海市
2023-11-09
国际 科技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