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商场的年轻人只去B1、B2,你也是这样吗?
本文节选自微博@每日人物:《逛商场的年轻人,只去B1、B2》
如今的商场,好像存在两个世界:楼上人烟稀少,而B1、B2却人声鼎沸。

经常逛商场的上海姑娘赵婷婷也感受到了这种割裂感,人潮的流向背后,隐藏着消费习惯的变化。疫情之前,赵婷婷还经常去楼上转转。但现在,一进入商场,她就直奔地下:“来商场就是为了吃饭的”。偶尔逛到楼上,也不多停留,“自己好像不属于这里”,只有到了B1、B2才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一圈逛下来,消费的全是奶茶和零食,花最多的时候都没超过200元。
小红书上还有更多和赵婷婷一样,到了商场“只逛不买”的人。有人总结了最新的逛街动线:先买杯奶茶端手里,拐进UR、Zara等快消店逛一圈,遇见好看的拍下货号上网搜,到了饭点直奔负一层,“消费只剩下吃”。还有很多人逛都不逛,只去商场吃饭,最常去的也是B1、B2的那些餐饮店。
人潮似乎能流向B1、B2的各个角落。被人群簇拥着向前,眼前的品牌各式各样。从个体户的麻辣烫,到全国连锁的茶百道、茉酸奶、瑞幸咖啡,再到更丰富的,印象里本不在这两层的业态,服装、家居、护肤品、3C电子,甚至还有奢品珠宝。
赵婷婷也发现,B1、B2层出现了很多“不该”出现在这两层的品牌:时尚品牌CK,韩国服装品牌Chuu。记忆中的地下两层还是卖锅盔、麻辣烫的小铺子,“感觉有点low”,但现在的B1、B2层变得越来越“高大上”。

快餐依然是最主要的,但其他的品类也在繁荣。三步一个泡泡玛特,五步一个精致饰品店。科大讯飞的终端零售部总经理戈伟涛的工作就是“逛商场”,逛了二十多年商场的他,发现地下两层也渐渐变成了3C产品的集聚地,卡西欧、戴森等知名电子品牌近几年都开始在地下安家。
潮玩品类也成了地下两层的常客。 据澎湃新闻报道,潮玩品牌52TOYS于2021年先后在上海环贸iapm、杭州银泰in77、北京颐堤港等商场开设新店,几乎都选址在商场的B1层和B2层。连内衣品牌ubras,都把线下店开在了北京朝阳合生汇和西单更新场的B2层,在上海的北外滩来福士,则开在了B1层。
随着越来越多的业态涌入,B1、B2层也变得一铺难求。

该篇文章引起了网友们的共鸣:消费降级了,高楼层的东西买不起了!




其他网友表示:高楼层还是可以逛的,看看风景、溜溜食什么的~




还有网友觉得:被店员跟着的感觉很不好。

大家逛商场的时候,也是只逛B1、B2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