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好奇,对个人选择和媒体传播的公共责任来说,媒体人到底是怎么取舍的?
【本文由“败灯是摔王跪王稀王”推荐,来自《20岁女孩裸辞花光一年存款穷游,是不是不务正业?》评论区,标题为败灯是摔王跪王稀王添加】
赞成!20岁是人生最好的年纪,精力、体力、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在巅峰,这个时候能畅游一番绝对值得!因为美好的时光不再来,等你30、40了再做同样的事完全不会有当年的感觉了,我在20出头的一些自由行经历和在旅途中遇到的一些奇人奇事,真的是现在回想起来心里都很开心,很爱拿出来和别人分享。如果真的像某些长辈那样战战兢兢,要求你一年都不能拉下,“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的事”,难道要忙忙碌碌大半辈子盼着退休后报个老年团出去玩吗?而且20岁的试错成本很低的,小周20岁裸辞,说明也不是大学本科学历,又是从事电商,这样的职业性质,长见识、交朋友、涨社会阅历都比一份“不断档”的简历以及一万七千多的积蓄有价值啊!
我一直好奇,对个人选择和媒体传播的公共责任来说,媒体人到底是怎么取舍的?
我说一件我年少的时候看到的新闻:一个清华还是哪里的,反正国内极其知名大学的病毒学博士,毕业后去养鸡还是去创业干了什么,赚了100万,然后一堆媒体称赞都是什么成功人生的第一桶金。
但是这件事确实也引发也很多讨论,有人觉得是个人选择,只能尊重,别人说不得什么,又有人觉得这人辜负了国家的培养与期待。
但是我看这件事情,我觉得中国这样选择的人哪怕是我年少时(至少二十年前),在改开东风吹来的时候,肯定是非常多的,媒体为什么拉一个出来就一阵宣传,完全把一个人的价值和他赚到的钱放到同一个天平上,在四处宣传这种让人觉得爽的价值观。
我个人观点,针对个人选择,我们确实说不得什么,但是媒体选择这件事来做宣传,搞热点,我就可以说上几句。为什么呢,为什么选择了这件事出来宣传?
最后引用郑强教授的一次演讲:
衡水中学就曾经邀请郑强教授做分享演讲,台下是全国近3000名中小学校长,在郑强教授谈到中国教育问题的时候,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曾经有一位集满6个全国最高荣誉功勋的人物,也是中国唯一一位,你们知道是谁吗?”结果3分钟的时间过去了,这些校长竟然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的,气得郑强教授当场怒斥:“你们只记得那些有钱的商人,当红的明星,把他们的照片,挂在墙上,放到校史馆,这种国家的英雄你们为什么都不知道?这是不是我们的教育的悲哀?国家的孩子们迟早会毁在你们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