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出成果前,谁能裁判他的研究有没有用呢?

【本文由“印加节度使”推荐,来自《中国大部分高校不应该搞科研?》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1958年,埃达尔·阿勒坎(Erdal Arikan)出生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但他的求学生涯多在美国度过。在毕尔肯大学这所并不算著名的大学,阿勒坎十年磨一剑,终于在2008年大功告成,发表了主要用于5G通信编码的极化码技术方案。当年他发表的论文在2008年的IEEE期刊上,文章一共23页,但作者只有他一个人。

这篇文章发表后,就被华为注意到了。华为有很多科学家,研究能力一流,他们评估了阿勒坎的论文,意识到这篇论文至关重要,因为其中的技术可以用于5G编码。于是,华为与阿勒坎取得了联系,在这项技术的基础上申请了一批专利,并且以阿勒坎的极化码为基础封锁了一批专利。

-------------------

没出成果前,谁能裁判他的研究有没有用呢?

发表于广东省
2023-10-28
国际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方进一步调查,英伟达真正担心的是…”

另有隐情?李在明最新下令:严查

“史无前例的团结”,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都来了

“英国落魄到只能对特朗普打王室牌,但下次呢?”

“美国盘算在全球范围内针对中资港口使阴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