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会点菜到发觉隐藏菜单,香港干饭人是这样炼成的!
多年前,我从故乡踏上飞往香港的旅途,开启了学业的新篇章。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一落地我急需填饱五脏六腑。
当时某书还没有大行其道,某点评也尚未在香港开拓市场,寻觅美食全凭命运的指引。
我依稀记得,那次落地后的第一顿饭是在一家连锁餐厅享用的。
我步入餐厅,目光扫过墙上花里胡哨的餐单,却不知如何选择。
菜单上的花样实在太多,让我有些无从下手。
同一家餐厅,以早餐菜单为例
我选择了一份北方从未尝过的套餐组合,以给自己带来独特的选择体验。
回想起来,也许只是为了躲避后面排队的人的催促,匆忙地随手点了一份解决问题。
当食物摆在面前时,我不禁感叹:啊,这香港,果然是大都市!
无论是食物本身还是搭配的组合,都是我以前从未尝过的,而且份量真是相当可观。
随后,我埋头大快朵颐,恰巧,一位老大爷端着盘子坐在我正对面。
偷偷瞟了一眼,立刻看出食物的素质高下。
用现在的说法来形容,我所点的这份餐真是白人饭啊,白人饭输得一塌糊涂啊……
却没想到,在香港这一吃就是7年。
从初次踏足这片土地时的稚嫩无知,菜单上的字眼看得云里雾里;
到如今的炉火纯青,可以闭目点菜,甚至开掘隐藏菜单,也算是在美食领域小有造诣。
偶尔自诩为港岛的“小蔡澜”。
年初解除封关,我这在香港苦等了整整三年的人,毫不犹豫地投入深圳美食的怀抱。
烤鱼、烤肉、酸菜鱼,蒸汽海鲜、粥底火锅、烧烤,并且还加入“反向代购”的大军。
鲍师傅、吴酥生、阿嬷手作、霸王茶姬等统统一网打尽,势必要将三年来未曾体验的美食全部吃回来。
在深港两地的餐厅,我深切感受到了点菜方式、菜单、预约位置以及营业时间的种种不同。
在深圳和其他内地城市,甚至老家,就餐就像点点点的游戏。
随心所欲地选择单点或套餐,或者通过某团购或某点评使用优惠券,享受实惠。
二人套餐、三人套餐或四人套餐的食物组合清晰明了,吃的喝的一目了然。
预约位置通常也是方便快捷,通过微信公众号即可轻松预约。
然而,这一套操作在香港却是另一种模式。
有时候并不是想吃什么就可以去餐厅吃到的,要关乎日期时间等等方面。
在香港最常见的就是茶餐厅或者冰室。
这里的茶餐厅并不是主打喝茶的餐厅,冰室也不是吃冰的甜品店。
而是一些大众化的餐厅选择,就像便利店一样随处可见。
简单来说,基本在香港的每一个区,都会找到很多间不同风格的茶餐厅。
有一些会提供最传统港式的味道,也就是单纯提供奶茶,菠萝包等各种轻食为主。
也有一些会提供最全面的港式餐点,从早餐到午餐,下午茶到晚餐,夜宵等。
餐牌在同一天内更换多次,可供选择的有菠萝包、星洲炒米、鸡扒或者炒饭等等各种不同的美食。
而在中午,大部分茶餐厅提供的都是套餐,例如碟头饭、焗饭、炒面等等,价格从40-80不等。
跟餐会配送热饮和冻饮,热饮大致包括热柠水、热柠茶、热奶茶、阿华田等是最为常见的。
冻饮有冻柠茶、冻柠水、冻奶茶、鸳鸯、红豆饼、冻朱古力等等。
有一说一,这柠檬给的真实惠啊
冻饮因需要额外加冰基本需要加3-5港币,而热饮则不需要额外费用。
然而,近两年由于经济萎靡,通胀严重,许多热饮也开始额外收费,通常是额外加收3港币。
冻饮额外收费5或7港币也越来越常见。
有些餐厅还会提供汤,有些餐厅要求选择汤或饮品其中之一,而有些餐厅则同时提供两者(主打一个饮水饱)。
一般来说,汤基本上不需要额外费用。
但有些餐厅会特别标明他们的汤是无添加的,因此可能会额外收取10港币。
有时候,人们可能会在网上或视频中看到别人上传的茶餐厅炒菜,那些菜看起来锅气十足,令人垂涎欲滴。
然后,有些人兴冲冲地在中午直奔餐厅,希望能点一些特色菜品,尽情享受美食。
但是很抱歉,老板会告诉你,中午只提供菜单上的食物,点菜等特色菜只在晚市供应。
不过烧腊店都是可以吃啥点啥的
茶餐厅还有一个特点是ABCDE餐,这主要是为了方便点餐记录。
一句“E餐跟冻柠茶”,能够比逐一念出菜单上的内容更快速地点餐。
有时候,套餐中的搭配也是通过将不同食物排列组合而成的。
除了茶餐厅,香港的大多数餐厅都会提供午市套餐。
这些套餐的内容在不同的餐厅中会有所不同。
例如西餐厅、日料店、韩国餐厅、台湾餐厅等都会有各自的套餐供应。
在工作日的中午,西餐厅的套餐价格通常在每人100-200港元之间。
并且还会额外收取10%的服务费(不管有没有服务,收就完了),俗称“加一”。
套餐通常包括汤品或色拉。可选择其中一项或同时选择,具体取决于套餐的价格。
主菜的选择包括牛排、鱼肉、意面、意大利饭等。
最后还会提供一道甜品或咖啡,有些餐厅的咖啡可能需要额外支付费用。
总体而言,套餐的食物种类大致如上所述。
日料店和韩国料理店的套餐相对来说更为简单,基本上都是由前菜和主菜组成的定食套餐。
台湾、越南、泰国餐厅大部分都是粉面饭的套餐,饮品需不需要额外加钱由餐厅自行决定。
大抵上香港的餐厅在中午提供的都是套餐,单点菜品选择相对较少。
这主要是因为套餐能够快速出餐,食物已经搭配好,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
相比之下,如果是单点炒菜等需要厨师重新起锅加热的菜品,就需要更多时间。
不符合香港餐厅以快节奏着称的特点。
主打一个肉多实惠,5分钟内必上菜
到了晚上,上述的餐厅策略会有所改变,有些甚至只提供单点菜品的菜单。
茶餐厅可以提供锅气十足的小炒菜品,日料店可以供应烧烤,韩国餐厅可以提供糖醋肉、炸酱面、火锅等各种食物。
相应地,价格也会上涨。
一些西餐厅午市150港元可以品尝到的菜品,在晚上的价格可能飙升到350港元甚至更高。
主打随心所欲的就餐方式。
晚市连点心都贵上几块
然而,有羊毛不想薅是傻蛋,晚市的饭我吃不起,喝总行了吧。
99%的酒吧和西餐厅每天下午3-7点都会有happy hour,每杯酒的价格一般是原价的7-8折之间。
对于爱酒的人,着实是一笔好买卖。
香港餐厅的食物质素、环境、餐牌及价位可以通过一个叫“openrice”的APP搜索到。
基本每一家餐厅都可以在上面搜索到评价。
经过几年的实测,它真的很好用(不是广告,毕竟也没有其他的软件了)。
香港餐厅的预约方式是通过打电话、whatsapp留言或者openrice上预定。
茶餐厅基本不会预约,随到随吃。
一些比较网红的店,或者火锅、烤肉店基本也要预约,不然会漫长等位。
酒吧基本不可以预约,例如某亚洲第一的酒吧,从来我都没排到过,每次一问都是人满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香港的许多餐厅也提供扫码点餐的服务。
不过,即使有扫码点餐的选项,餐厅通常还是会提供餐牌供顾客进行人工点餐。
在香港,扫码点菜通常只需要扫描二维码然后选择菜品。
相比内地的扫码点菜流程,不需要关注账号绑定手机号等一系列操作。
香港有些餐厅不提供免费纸巾,可以付费购买。
有一次因出门精简没有带纸巾,向店员索要,店员大声且一字一句地讲:“纸巾要加3蚊哦!”
过大的声音引起了周围人的一片侧目。
我赶紧点头表示没问题快拿来吧,心下却嘀咕:3块就3块要讲这么大声吗!
所以在香港出门必带纸巾,能省一蚊是一蚊的基础上,也防止引起类似的尴尬(e人除外)。
看到很多人也说香港不可以外卖食物到店吃。确实,在香港一般不可以堂食其他餐厅的外卖食物。
而且如果过生日带蛋糕需要支付切饼费,携带自己的酒水也可能会收取开瓶费。
不过结账的时候你可以申请取消,如果消费金额够多,很多店家可以取消切饼费和开瓶费的。
港人北上一直是近期非常火热的话题,无论台风还是黑雨天,都不耽误大家照样北上。
毕竟用香港话讲:“样样野平靓正!重点系消费得有尊严!”
在这其中,相信香港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
毕竟,政府欲振兴夜经济了……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
-END-
关注我,就不会错过每一次在香港的体验: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