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老成情绪最稳定的10后,得称一声"小孩哥"

500

几个月前,大家对小学生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一副为了不写作业躺地上撒泼打滚的模样。

这两个月,眼睁睁地看着当今互联网上的小学生,心智水平从幼儿园看《天线宝宝》的水准,一路向着超越大学生的态势发起了进攻。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个很新的称谓——“小孩哥”、“小孩姐”,主打一个,岁数虽小,但辈份到位了。

通过考究发现这个词出自下面这个视频,乍一看,你以为这不过是清澈贪吃的大学生又在排队等老板出餐,结果再定睛一看,在锅前站着的却是一个小孩。

500

@小魔鱼

眼瞅着他就这么左手一扣右手一翻,就精准拿捏了对配料的把握和翻炒的力度,三下五除二一碗香喷喷的蛋炒饭就出锅了。

年仅11岁却已经有了5年的掌勺经验,老爸在他面前也只能打下手,嘴里说不爱炒饭但手里不停,仿佛一边骂老板一边加班的我。

500

@小魔鱼

只有旁边桌子上放着的作业本,还能看出他小学生的本来面目。

500

@小魔鱼

一个小学生靠一己之力养活了一群大学生,不少人临毕业都得来说一句:“小孩哥,吃你这个饭长大的嘞”。

但几乎同一时间,这批大学生们就回想起了自己做饭鸡飞狗跳的场景,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愈发自愧不如:“到底怎么回事儿,人类进化的时候是没叫上我吗?”

500

只要我们在上网,就时不时会看到一些非常厉害的小孩,他们拥有着非凡的技能,让我们这些成年人自愧不如。

又不好直接叫哥或姐,于是,这批小学生们突然拥有了一种很新的称谓——”小孩哥、小孩姐“。

500

没错,在不知不觉间,网友们对于“哥”和“姐”称谓的认知,早已超越了年龄层面的尊称,上升到了多个维度的惊叹。

毕竟要喊出哥和姐这种尊称,一般都是真真切切发自内心地敬佩,不轻易叫但随时都可以建立,首要原则就是:比我有经验你就是我的前辈我的姐。

最近给网友们带来小小的小学生震撼的是网上越来越多的10后美食博主,分享起自己的美食教学。

对比一下成年人的动态,你一定会疑惑到底谁需要独自生活。

成年人们,在忙着研究各种吃饭糊弄学,勉强活下去。

将一切剩饭剩菜和乱七八糟库存都丢进一口大锅,连菜都不切,主打的就是一个生命体征维持餐。

500

再切换到小学生们,你就会发现他们已经到达了另一个level,甚至完成了从“自己做”上升到了“试图教会你做”的进阶。

粥、海胆水饺、小猪盖被、甜品糕点......涉猎极广。

500

@小惠家的暖男

随便点开一个视频就惊叹于他们从食材的准备、清洗、处理到切菜的刀工,食物的腌制乃至于饮食的营养搭配、色彩均衡都轻车熟路的狠狠拿捏。

只需要唰唰唰先这样这样,再那样那样,一顿大餐就新鲜出炉。

500

@小惠家的暖男

是的,总有一些10后会再次刷新网友们的认知,主打一个:教你做人。

不仅生活技能丰富,专业技能也远远赶超同赛道的大部分竞争者。

只要给他一个上台表演的机会,他用他六亲不认的步伐告诉全世界什么才是人类满级“小孩哥”。

前两天藏族小学生rap表演的视频一瞬间吸引了无数网友前来观摩。

只见他整个人的气质像是已经在哈圈混了20年,网友们还没来得及考究他技艺精湛有几分,却早已被他浑然天成的台风所折服。

500

@娱乐大神

眼瞅着他游刃有余的步伐仿佛带领我们来到了他的主场,气势到位的动作成熟开场,吐字清晰的发音中气十足。

500

@Yink

全开麦是他的职业素质,高抬腿是他的说唱信仰。

500

@娱乐大神

背负着论文DDL、又或是项目PPT的大学生们,一边忙着给视频咔咔点赞,对着手机屏幕说“好厉害”。

一边又腆着脸发出评论:“小孩哥,能教教我吗”。

500

你永远不知道现实生活里,有多少10后稚嫩的外表和身体里有一颗直逼40岁的成熟灵魂。

前有家庭聚餐上火了的“小孩哥”,在饭局上遥遥领先,成为了逢年过节前大学生们紧急背诵的模板。

许多人一把年纪还没有搞清楚爸爸的大表姑叫什么、妈妈的二堂嫂叫什么,每次大家庭聚会,最令人尴尬的一件事,就是和亲戚们打招呼。

但无数小学生进入家庭大聚会的游刃有余,已经将无数成年人拦在了21世纪新世界的大门外。

让我们细看他的这一套流程:

第一步,先走到长辈身边,让长辈知道自己是谁,一马当先自我介绍捋清楚辈分,拉近关系。

500

@新闻速览

再在不经意间轻轻用手抬起长辈杯子,辅之以甜蜜攻击,不用思考就脱口而出各种吉祥话语。

500

@新闻速览

末了还安抚老人情绪,一把子定下未来契约:“您放心,明年我还来看您!”。

没开玩笑,这一套下来够我们学好久,他就是全场大人最稀罕的那种小孩。

500

后有博物馆一级选手“小孩哥”给游客讲解大方鼎,单靠眼神和气势就能让大学生瞬间吓得抖三抖。

500

@快看

只见他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学问,顶着最人畜无害的脸,说着最语重心长的话。

讲东西的样子像极了我的大学老师,语气、停顿连眼神都是那个味儿。

500

@快看

凭借着恰如其分的停顿节奏和划重点的小手调动每一个听客的积极性,眼睛不停地环视四周来回扫射,试图揪出每一个没有认真听讲的小眼睛。

感觉下一秒就要随机点名找出一个同学来回答:你来复述一下,刚刚我讲了些什么?

500

@快看

整个状态压根不像是刚记得,像是没忘干净,一眼望去教龄至少20年。

瞬间将枯燥的的军训式博物馆一日游,快进到了更为激进的课堂模式。

尤其是“我刚才讲过”这句,看得几十万网友都两眼一黑,小学生直接一键变教授。

500

@快看

惹得网友们一阵纳闷:为啥他们是小小年纪却一把年纪的。

还让不让人活了,这班给你们上,我回家当小孩。

这届10后成熟稳重从技能上侮辱了大学生不说,精神状态上也领先了大学生十几年。

如果说大学生的人设,是清澈愚蠢,天真无邪。

那么10后“小孩哥”的调性,就是无所畏惧:遇到事情不崩溃。

曾经,当代脆皮大学生摔破皮当场晕倒,还需要辅导员紧急送医。

而如今,到了小学生宇宙里,3岁“小孩哥”头破血流,却不说一句疼痛为何物。

500

可以彻底奠定10后强大的稳定状态的,还得是电梯战神,我愿称之为最强“小孩哥”。

让我们且看他小小年纪怎么就被封了神:

本该是走路摔倒都会哇哇大哭的年纪,广西一3岁小孩从电梯摔落大面积擦伤一声不吭,从医院走出来气势拉满。

只见他虽然已经头破血流,但丝毫不影响霸气侧漏,一双三角眼目光坚毅,走路走出了刘华强的气势,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满满的杀气。

500

@网红牛人馆

打针抽血,更是不在话下,如果单是不哭不闹还没什么,关键是他双眼紧紧盯着进行这整一套流程。

眉里行间都散发着一股“仿佛抽的不是自己的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恣肆狂欢气息。

500

@网红牛人馆

一己之力重新定义什么叫“小孩哥”,相信这一战绩传出去,在整个幼儿园届都是炸裂的存在。

与此同时,最新一批的“小孩哥”已经掌握了传说中门槛颇高的作战技能,主打一个谁都不怕。

都说00后,素质不详,遇强则强;10后,只攻不防,彻底疯狂。

于是你会看到用魔法打败魔法这块还得是看10后,哪怕是和蛮横的大妈们争吵,也无需担心,“小孩哥”们自会迎头痛击。

“下次旅游排队再碰到插队的夕阳红旅游团,就可以拉着人家去评理:大哥,就是她!”

500

前两天10后大战大妈一战成名,之间他们视频里的一句句有来有回的争辩,密密麻麻的字眼全是“小孩哥”们不怕事儿的印证。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位阿姨带着自己的小朋友到专业骑车的场地玩,却制止其他骑车的小学生,怕撞到自己的孩子。

你一定觉得很熟悉,没错,这简直可以说是广场舞大妈占领篮球场这一世纪大战的翻版。

500

@毒舌说娱乐

但10后的小学生们可没那么好欺负;这本来就是我们骑车的地方怎么还让我们走呢,誓死不向任何人妥协。

“小孩哥”们面对大妈的胡搅蛮缠,一键开大,刚一开口就一句话精准戳中要害:你把牌子找出来我立刻给你道歉。

500

@毒舌说娱乐

短短一句话,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孔武有力。

一个视频看下来,仿佛看了部吵架纪实教学,有理有据,条理清晰,配合默契,没有多余的动作。

此时此刻,什么牛气哄哄的大妈在他们面前,都被一句句话攻击了个灰飞烟灭。

只会赛博发疯的年轻人,也发自内心赞叹“小孩哥”为人生楷模。

500

要不怎么说当代10后精神状态遥遥领先呢,他们的原则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问题没法解决,那就另辟蹊径安抚自己。

有一名小学教师发帖说,小学生苦恼家人不让养宠物,小学生圈开始流行起了纸质宠物。

没错,这次小学生们集体出动了,不哭不闹自己轻松解决,随手送上自制宠物小技巧。

A4纸打印各种小宠物的面部画像,自己动手修建出轮廓,再一键安上用手折出来定制身体。

500

@被灌毒药的乔.

白天放在自制农场,晚上再收回到窝里,饲料都是自制的,每天还能上演换衣cosplay。

评论区原地幻化成了一幅赤果果的纸质宠物集市。

500

在现实里虽处于家庭掌握权的最底层,但这些统统在小学生手工课上时灵感一闪中排解,他们用最简单的话与自己和解:

“我自有办法。”

大学生的人生态度、情感关系、职场工作......遇到问题?

没关系,“小孩哥”方方面面都能给你分析的头头是道。

“拒绝精神内耗”

“与其指责自己不如埋怨他人”

500

@小影娱乐

小学生,aka大学生人生导师。

经常会在10后小学生的视频评论区看到脆弱的大学生感叹:

“豁然开朗啊,有被安慰到,果然还是新的脑子好使。”

“他怎么小小年纪就活明白了,小孩哥要不开个班教教我们这群人吧。”

......

可以说“小孩哥”们的状态完美呈现了成人大学生们渴望的第二世界,小小年纪比大多数人都清醒。

这就是10后们摇身一变后,在互联网上的另一变体,核心一句话:少年老成的表象加上心智成熟的内心。

年轻人羡慕的不只是他们身上的各种技能,也羡慕他们积极勇敢的人生态度。

这届年轻人的被“卷”的七上八下的,这种上不如老,下不如小的日子的过的比死都难受。

无论你曾经觉得自己多生猛,但总会在某一刻被锤得老下去,这才是年轻永恒的变化规律。

不过这届年轻人们也没那么在乎了,他们最想说的就是——

职场社畜们先躺平了,小孩哥小孩姐们加油。

  Vista看天下 

发表于广东省
2023-10-13
社会 生活 段子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失败了,不只黄仁勋这么想”

美欧这事儿闹的,还扯上中国…

公募改革“触及灵魂”,中国正破解金融的世界性难题

“越谈越僵!最急着签的都杠起来了”

特朗普为何突然对欧盟发难?“嫌对华施压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