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房不认贷刚出那周,北京到处都是看房的,成交量也明显上涨,现在一切又回归常态

首先总结一下观点吧,卖土地、卖新房的模式无论从土地供应越来越偏远的趋势看,还是从人口的出生率断崖式下跌看,都是不可能永远持续的。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必将从卖 新 房转变为卖 好 房,那么老破小,把中间的破字解决了,变成,虽老但好只是稍微有点小的房子,会没有人买吗?

下面回到原文——————————————————————————————————————————————————————————————————————

【本文来自《上海9月二手房成交量已突破1.7万套,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北京也是同样,认房不认贷刚出那一周到处都是看房的,成交量也明显上涨,现在一切又回归”常态“。拯救楼市光掏工具箱没用的,你要解决实实在在制约人们买房的那些问题。

比如新人刚需为何不买”便宜“的老破小二手房了,因为 1、老破小并不便宜   2、老破小不保值且不好出手甚至租金都不足以抵销房贷。

那怎么办?

1、财政拨款进行老小区修缮,就像修告诉高速公路一样修理老社区老房子,投入是高,但后续其实可以从房产交易的税收种回收这部分资金。实际上目前老旧小区增设电梯时已经开始采取类似措施,地方财政拨款修建,然后通过日常付费使用(刷卡坐电梯)回收建设资金。

2、贷款政策更走心点,从实际购房者的角度去设计贷款政策,比如购买老破小给与一定补贴,或者降低首付额度。(有人说北京什么地段应该放开限购云云,其实需要放开的不是哪个地段的房子,而是虽然在本地不好卖,但打开市场就肯定有人抢的房子)

3、老破小周边配套比如地铁站等加紧建设,保证老破小买了租出去也不亏。(望京的租金价格、北苑的租金价格,和比如酒仙桥东部这种没地铁的地段一对照就能看出,仅仅一条地铁线路对于当地租金价格的影响有多大,租金价格稳定了,出行方便了,当地房子的流通问题就解决了)

有房的业主置换新房的问题

首先,本身具备学区或者优质房源的人,本轮政策过后基本该卖的已经都卖出去了,这部分人只要在再次购买新房的过程中给点激励政策就可以(甚至不给都问题不大)

本身房子条件不过硬的,不好出手的房主们,要提供一定扶持,具体措施前面已经举例说了一些,简言之就是把老破小变成“新”好”小,除了小改变不了,新和好其实只要适当投入都是能解决的。

说个题外话,关于新房的问题

拿北京举例,距离市中心越远的房子均价越来越便宜,但户型也随之越来越大,两相抵消哪怕远处的房子也没比市里便宜哪去。很多近期卖了城里学区房(还不是单纯的老破小,是有学区的总价很高的房子)的人,拿着钱满城找房子,但最终要么去了五环外外外外外~买新盘,要么就是北苑、天通苑扎堆儿去了,为啥?房子太大太贵,哪怕卖了好学区的房子都置换不起的程度,更何况在京无房的新人。

但其实仔细想想,对于城里5、6十平米住习惯的人,一百平左右的房子就够了,150、200的民宅有必要吗?搞那么大,总价搞那么高,不是生生扼杀了需求?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但在更重要的是,房子要让人住得起。

我理想中最好的房地产市场格局,城里有翻新过的精品小房(平均几十平米),中等距离(如北京五环附近)有稍微大点的次新房,远离市区的地方(北京各远郊区县)卖别墅豪宅。如果真能达到这样的市场格局,那么对北京的楼市来说,哪怕人口出生率再低,哪怕没那么多人进京买房,本地房产的流通性也不用发愁的。

发表于北京市
2023-10-08
社会 生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想‘打下’中国无人机?不可能”

“上演发癫闹剧的美国,正给中国让路”

对马斯克的首个实质性反制,来了

贝森特也威胁上了:赶紧谈,否则...

金砖声明不点名批美国,“G7不再主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