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乙归妹”辨
近读邹学熹主编的《易学解难》,发现其中第四章“关于易学成语典故的讨论”一节中,对“归妹”卦六五爻辞的解释是:“帝乙,指始制帝女下嫁之礼的人;归,出嫁;妹,帝女。”此说不知以何为据,笔者颇疑之。
如按邹文所说,帝是指始制帝女下嫁之礼的人,那么,这里的“乙”字作何解释?实际上,据史载,所谓“帝乙”,乃殷商之君,是商朝的第29个国君,在位26年(前1101——前1076),即殷纣王的父亲1。他在位时,殷商已到了日薄西山的境地,而姬姓的西周却日益强大起来,对殷商王朝构成了现实的威胁。为了破解这个局面,帝乙想了一个不得已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妹子嫁给周文王姬昌——后世三国时期孙权嫁妹子给刘备也颇有这个味道——因此便有了“帝乙归妹”的来历。后人在作《周易》爻辞的时候自然将这个事情写了进去。对于这个事实,《诗经》里也有明确的记载:诗曰:“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后人结婚常用的一句祝词“天作之合”源自这里。)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可见文王是迎娶了帝乙的妹妹。2另外在《易经》泰卦六五爻辞里,也有“帝乙归妹,以祉元吉”之语。其意还是讲泰卦的卦象在这个爻位上是吉利的,如女儿出嫁会带来福祉。
其次,《周易》的很多爻辞,都是通过卜噬的故事记录了殷商及西周时期社会生活的面貌,具有很强的可信度。如《既济》卦九三爻辞里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的记录。这里的鬼方据专家考证即为古代的匈奴;3高宗是指殷王武丁(约公元前1280----前1230年在位),4为了振兴大业,内整纲纪,外伐鬼方。另外,《既济》卦九四爻辞说:“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也与此类相同,不在赘述。这就充分证明了《易经》爻词所记录历史实事的真实和可性。
由此可见,邹文的说法解释不通,不知所依何据?而且从历史记载中也找不到相关的佐证,对这个说法的来历人们自然要产生疑问了。
注:
1、见《史纪·殷本纪》、《纲铿易知录·商纪》、及《〈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所例——我国历代纪元表》、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周年表》。
2、见《诗经·大雅·大明》。
3、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11—12页。
4、见《史纪·殷本纪》、《纲铿易知录·商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