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触过的研究生,会做微积分却不会设计简单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的大有人在

【本文来自《数学高手进来算一算这个是多少?》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的确这个问题跟数学水平关系不大。但在实际的科研工作里,除了做纯理论的,凡是跟实验科学打交道的,绝大部分的日常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处理这类问题,也就是从一堆看似不相关的现象(实验数据)里去总结和归纳规律。至于总结出来的规律对不对,需要用新的数据进一步验证。能被验证的上升为理论,不能被验证的被推翻,重头再来。所以训练小学生解决这类问题也是有一定价值的,起码培养了归纳总结和推理的能力,不能纯粹看成是脑筋急转弯游戏。

这个题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争论,就是因为它只提供了让人猜测计算方法的条件,却没有提供检验这些猜测所需的数据。所以100个人可以从这几个条件里总结出100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只要能做到逻辑上自洽、计算上正确,就不能说哪种方法是错的。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个题并没有标准答案,能算出333的方法只能说是目前最有可能接近正确答案的一种猜测,因为它所需要假设的条件是最简单的(Occam's Razor)。这个题其实可以完全出得更严谨一点,就是增加一个等式让人检验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这样或许就能避免很多争论。

我跟一些评论里的观点可能不太一样,我觉得学校教育不应该只是培养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也需要培养做科学研究所需的一套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观察 > 假说 > 实验检验 > 结论)。我个人感觉这方面的训练在目前的教学里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起码我接触过的研究生里面会做微积分却不会设计简单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的大有人在,基本都需要从头培训。

发表于北京市
2023-09-27
教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为“投降美国”疯狂找补,冯德莱恩竟碰瓷中俄

“不要非黑即白,印中关系与美国无关”

既要又要?李在明对中美同步发起“攻势”

谈判陷入僵局,印度驻美使馆想了个法子

见面前特朗普突然放话施压,韩国担忧的事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