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石匠工具和方法
古代令人惊叹的工程或者创造,即使在今天使用现代科技复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有些到现在也找不到复健的方法,这些未解的考古之谜好像是古人对今人发出无声的宣言:虽然今天我们已经能够登陆火星,科技也比过去先进不知多少倍,但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今人却输给了古人,我们不得不承认古人同样有着惊人的智慧。传说拿破仑入侵埃及时,惟有斯芬克斯雄视东方,毫无低头称臣之意,拿破仑下令炮轰狮身人面像,今天某些国家志得意满地宣扬自己的文明有多么先进伟大,但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侮辱暂时落后的文明?
“埃及人经常使用的切割坚硬石头的方法,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确定下来。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有些非常不切实际;对于所使用的工具,或者使用这些工具的方式,还没有得到实际的证据。“
——Flinders Petrie(现代考古学开创者:弗林德斯·皮特里)
埃及人特别出名的一个领域毫无疑问是他们的石雕。一个特别有争议的问题是古埃及人是如何切割和钻穿坚硬的花岗岩的——这比切割石灰岩或砂岩等较软的沉积岩要困难得多。
主流的考古学观点是,它是用铜、青铜和今天埃及石匠用来切割花岗岩的木制工具制成的。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用尚未发现的更高级的设备完成的。目前,综合证据似乎表明主流观点,即普通石匠使用的原始金属和木制工具足以切割花岗岩。
出土的部分古埃及工具
复制的部分古埃及石匠雕刻示范工具
巨型岩石的开采
为了弄清古埃及人是如何为他们的方尖碑开采巨大的花岗岩的,我们来到位于开罗以南500英里的阿斯旺的一个古采石场。古埃及人就是在这里发现了许多巨大的花岗岩,用来建造纪念碑和雕像。
这里保留的最著名的石头之一是未完工的方尖碑,比任何已知的方尖碑的两倍还要大。方尖碑是法老和太阳神连结的象征,代表着阳光,是权力的导体。方尖碑必须是整块实心的岩石,被遗弃的方尖碑出现裂缝,显然无法用于建筑。然而,这块仍与基岩相连的石头,为古人如何开采花岗岩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采石场中,随处可见粗玄武岩石球,考古学家相信古埃及工人将它们当作敲击的锤子使用。在方尖碑下方的断层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烧焦的泥砖、木片和碎石屑,表明古埃及人运用火帮助他们加快采石进度。火产生的热度让岩石膨胀,水冷却又让岩石收缩。如此岩石会变得脆弱,甚至直接开裂。
在下面的试验中,工程师按照现场的考古证据还原古埃及人采石的过程。挑选岩石天然断层,使用泥砖控制火势区域。60分钟普通木材燃烧后,用水快速冷却。
经过30分钟的玄武岩球敲击,岩石已经从岩基上断裂。
规定尺寸的岩石的切割
考古学家知道古埃及人有锻造青铜和铜工具的技能。铜凿子在雕刻砂岩和石灰岩时很好用。但对于花岗岩无能为力。在下面的实验中可以看到敲击下铜凿失去大量的金属,但只有很少的石头在脱落。埃及人需要比软青铜和铜凿子更好的工具来雕刻花岗岩。
古埃及人不太可能有比石英更坚硬的矿物磨料的现成来源。最有可能的磨料是松散的石英砂,在古埃及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石英砂都是用来切割岩石的材料。第四王朝玄武岩碎片的一个例子可以在皮特里博物馆找到,其中的锯切仍然含有岩石尾砂和沙子。
把锯子放在沙子上。然后让沙子来切割。铜锯摩擦着砂石晶体,砂石晶体和花岗岩一样坚硬。很明显,这种技术效果很好,可以被古埃及人使用。
在干、湿砂试验中,岩石的去除率基本相同,约为12立方厘米/小时,但通过对比铜锯片与花岗岩块体的体积、重量和去除深度的比值,得出平刃锯片的干态试验明显优于缺口锯片的湿态试验的结论。由于在这些现代实验中工作团队缺乏经验,随着经验的增加,削减的速度可以提高2倍。
石器的钻孔(容器制造)
除了在花岗岩上切割干净的表面,埃及人还在他们的石头上钻圆柱形的洞。使用弓式和手动取芯钻切割岩石的方法是从古埃及石制品上观察到的痕迹推断出来的,包括废岩石碎片,以及已完成和未完成的石制品。在卡纳克神庙的一块花岗岩上发现了一个直径8英寸的洞。
受古埃及壁画中的弓钻的启发,考古学家设计了一个自制的弓钻。他把绳子绕在一个铜管上,这个铜管是埃及人可以锻造的。管子在原地旋转,摩擦沙子,沙子在石头上蚀刻出一个圆圈。在砂土的帮助下,旋转铜管成功地在花岗岩板上开了一个孔。
在弓钻和沙子的帮助下,管子在石头上开了一个圆形的洞。但是,怎样才能把岩心取出来呢?
把两个凿子楔入圆形槽中,岩心就在底部断裂,和埃及人曾经挖过的洞没什么不同。
石块的运输
现代的建筑商会使用起重机和平板卡车来移动巨大的石头。但在一幅古埃及的浮雕画中,人们排成长龙,拖着一块巨大的石头横越大地。为了减少阻力和方便移动,考古学家将动物脂肪涂抹在一个木制的跑道上,工人们将沿着这条跑道拉25吨重的石头。古埃及人可能用湿滑的粘土来完成同样的事情。
实验并不完美,一开始绳子就被拉断了,石头也纹丝不动,之后工人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石头拖到只有20英尺远的地方。
古埃及人是如何把石块从南方的花岗岩采石场运到首都底比斯,甚至更北的孟菲斯和赫利奥波利斯的?有证据表明他们可能使用过尼罗河上的船只。
在最新发现的一份莎草纸文献中提到从埃及南部的阿斯旺向吉萨运送建造胡夫金字塔的沉重的花岗石和石灰石块的详细方法,文献中提到了通过特殊的水道运输石材的情况。
“那是金色的国度:尼罗河水潺潺流淌,炙热的太阳洒在一望无际的金黄大地上,驼铃悠悠,随着飘扬的沙粒,合奏一曲古老的音律……”
2500 年前,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我将为埃及写下浩繁卷帙,因为没有哪个国家拥有如此之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伟大奇迹.
2500年后,时间并未减去古埃及文明的非凡魅力。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古埃及人创造了众多的奇迹——神庙、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帝王谷等古代遗迹令人无限神往;图坦卡蒙法老、拉美西斯大帝、埃及艳后等历史人物让人艳羡不已;潮起潮落的尼罗河、充满神秘的象形文字、千年不腐的木乃伊、机关重重的冥界闯关路……至今仍像谜一样吸引着众人。这些悠久灿烂的古埃及文明背后,折射出了古埃及人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高超的审美水平。他们令世界惊艳的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甚至于宗教信仰都似一颗明珠,闪耀于非洲大地,并为世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