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苦ESG评级久矣
这几年ESG话题很火,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关注ESG问题是可以展示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三大核心议题中的贡献,展示出一个优秀企业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一面。
ESG这个概念很简单,是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ety)和治理(Govern)三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简写,三个美好的概念。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是这个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家成熟的、优秀的企业自然选择与社会一同进步,并且通过自身努力去推动社会发展。
公开上市的企业,既要接受外部的监督,又要做好自身的内部监督。那么该如何展示对企业、对社会、对环境的监督与评判,显然ESG是一个不错的评价体系。这也使得ESG问题成为当下上市公司普遍关注的话题。
ESG评级诞生之初围绕人权、劳工标准、环境和反腐败4个核心议题,形成10项原则。相关的组织和评级机构围绕这个标准打造一套属于自身的评价体系,通过媒体围绕这个评价体系进行深度监督,从而影响企业市值管理、投融资等问题。
可以说围绕ESG,在评级机构、媒体、券商或基金公司之间,形成一条完整的逻辑闭环,实现了监督、评价、投融资一个完整的逻辑闭环,对企业和相应的社会责任影响深远。
国内某ESG评级关键议题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发动贸易战以来,逆全球化的浪潮逐步扩张的今天,传统的ESG评价体系也暴露出它固有的局限性问题。
现行的ESG评级普遍由国际大的评级公司发布,如明晟(MSCI)、富时罗素等,其评判标准自然而然的围绕着大型评级公司的利益服务。
明晟作为一家巨型国际金融服务公司,从事着股权、固定资产、对冲基金、股票市场指数等多项业务。
明晟全称为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业内普遍称其为“大摩”,对于这个名字和他的所作所为就不需要合订本来体现了吧。
套用周星驰《少林足球》中的一句台词,“裁判、球证、旁证、主办、协办所有单位都是我的人,你怎么跟我玩?”
我在之前在《惠誉给美国降级,法国人偷开一枪》一文中部分涉及,文章主要内容是惠誉下调美债评级,当时主要是讲诉评级公司的斗争,对于ESG话题没有太多展开。实际上,对于评级公司在ESG评判中被质疑的不要太多。
2021年7月,明晟把贵州茅台的ESG评级降至最低档——CCC级(行业后5%),明晟指责茅台在ESG议题上处于落后水平。
一般来说,ESC评级和传统评级业务一样,也是分为AAA、AA、A、BBB、BB、B、CCC级7个等级,明晟对茅台的CCC级ESG评级,显然是把茅台打入垃圾中的垃圾,垃圾级。
但是从市场表现来看,贵州茅台一直是A股市场的核心支柱,遇事不决买茅台一度成为一种市场信仰,明晟的出具的CCC级ESG评级,并没影响到国内ESG基金重仓茅台。
显然明晟对“酱香茅”出具的CCC评级并不客观。这也侧面反映出国外机构打击中国核心上市企业的把戏。
马一龙怒斥ESG,图:网络
2022年5月,标普500 ESG指数剔除了特斯拉(Tesla),反手把老牌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XOM)列入ESG表现最好的十家企业。
埃克森美孚作为一家石油公司,一直以来在环境污染问题方面备受诟病,经常引来美国环保署(EPA)的处罚。这么一家重污染企业,居然能成为标普500 ESG指数表现最好的十家企业。
对于此事,特斯拉创始人马一龙在推特上怒评道:“ESG评级就是一个骗局,是伪君子们的武器。”
近期国内市场舆论中有句话叫“相信国运,定投纳指”。这种舆论是对3000点A股的怒批,也是对美股价值的认可。
纳斯达克指数上涨的核心是“纳斯达克100”指数,其中7家公司占了纳斯达克总市值的50%以上,是纳指上涨的核心来源。
由此便诞生一个名为“FAANG”的经济学概念,“FAANG”是美国市场上五大最受欢迎和表现最佳的科技股的首字母缩写。
随着脸书(Meta,原名Facebook)的掉队和奈飞(Netflix)的衰退,“FAANG”也变革为“MATANA”。MATANA是微软(Microsoft)、苹果(Apple)、特斯拉(Tesla)、谷歌母公司(Alphabet)、英伟达(Nvidia)和亚马逊(Amazon)的首字母缩写。
由此可见标普这种脱离美股实际成长支撑,对特斯拉ESG的评级并不现实,但是谁能对明晟进行监管呢。
在评级机构之外,ESG报告还有一部分由第三方咨询公司推出,例如商道融绿、润灵环球等,这一部分普遍有学院派背景。
最后一类就是二级市场核心参与者,如WIND(金融数据服务商)、嘉实基金(头部公募)、中证指数和华证指数(专业指数公司)、微众揽月(智能资管平台)等。
在具体实践中,各家ESG评价体系标准不一,评级数据和评级方法各不相同,这也使得不同评级机构对同一家公司产生不同的评级结果。当然,这些都是微观层面的问题。
实质上,和其他的评级模式一样,EGS评级模式这一诞生于西方话语权体系下的标准,有着它们固定的话语霸权和标准霸权。
马一龙再斥ESG,图:网络
这些标准对新兴经济体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并不友好,其评判标准也极其不适应。
举例而言。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企业发展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之后才可能考虑社会治理和环保等问题。饭都吃不饱,你跟我讲环保?
作为后发国家,普遍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发展中的污染问题。对于先发的发达国家,现在他们可以挥舞环保的道德大棒去绑架后发国家,但是后发国家想要发展自然避免不了先污染后治理这一模式。
国际巨头们围绕发达经济体的大型跨国集团设计的ESG评价标准,显然对于发展中国家并不适用。由此类推,自然也不适应发展中国家的企业。
当下新兴经济体普遍发展较快,同时也面临着气候转型、能源转型、数字转型等问题。这些高速发展的国家或者企业,虽然经济方面在后发中取得的一定成绩,但是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社会地位。
这也使得国际巨头们在操纵ESG标准时,对于这些高速发展的国家或者企业的成长故事,缺乏对应的客观评判标准。
要知道在大型跨国公司之外,还有很多发展型企业和初创型企业,对于这些企业的ESG评级更需要一种客观的方式来促进企业发展。而不是依靠先发优势,凭借道德优势去打压后发国家、后进企业。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现行ESG评级标准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缺失,对于中小企业的缺失,势必需要进行深入的改革。这也是近年后发国家们对国际秩序的不满和呼吁改革国际组织的一部分问题体现。
当前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以南南合作为典范,在南南合作之外还有金砖国家这一新兴经济体组织。对于这些国家和对应企业的评价,迫切需要一套更为适用ESG评级标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