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土掉渣的《求佛》,如今席卷台湾省成了神曲...

来源 | 摇滚客

500

就在前几天,凤凰传奇这股“复古”飓风刚刚席卷互联网。

唱功扎实、现场氛围给力,场内全然一幅“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要土大家一起土”的节奏。

500

当年是爸妈辈车载BGM的凤凰传奇,如今成了年轻人的乐园;

去了KTV,高低得整两句“乌蒙山连着山外山”……

但直到有一天,我刷到了一则17年前的彩铃《求佛》在台湾省爆火的视频。

没错,就是誓言那一版脍炙人口的《求佛》。

500

不得不说,刚听到那句“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我只觉得被土一脸,然后默默关静音。

结果随着后来推送越频繁,我反而越刷越上头,还找来单曲听了好几遍。

但当年土遍彩铃圈、后来土到互联网,《求佛》这首歌怎么就在2023年火到对岸去了?

500

在台湾省社交网站上爆火的《求佛》,实际上来自一种套路化、病毒式流传的短视频。

沿用的套路,是先前社交网络上很常见的“你问路但我听歌”模式:

“请问某某地方怎么走?”

一个摘下耳机的动作后,对方回答:

“是在问我听的歌吗?我正在听……”

500

500

前言不搭后语、牛头不对马嘴,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的精神状态。

于是套用在《求佛》系列视频里,就成了:

“请问某某地方怎么走?”

依旧是熟悉的摘下耳机的动作,对方答曰:

“我正在听誓言版本的《求佛》。”

500

500

紧接着一个五毛钱特效转场,迎面而来一段丝滑的尬舞。

看得出来视频里的网红大都是青年人,却故意选择朴素、土气的外景,还效仿中老年的穿搭。

有腰间挂一大串钥匙的;

有穿局里局气Polo衫的;

甚至还有穿传统服饰的……

然后统一跟着DJ版《求佛》土掉渣的节奏,跳同一套滑稽的舞步。

仔细看来,《求佛》的舞姿也跟当年火遍全网的“影流之主”区别并不大。

500

500

一样是身体左右扭动,配上不明就里的肢体动作。

独舞看上去智商好像不太高,齐舞看上去精神好像不太正常。

但这些视频,都不比阳明交通大学街舞社这段用《求佛》当BGM的群舞效果强烈。

一开始学生们还各种街舞元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俨然一副正经freestyle battle的样子。

你别说,中间这段唢呐间奏配上强劲的街舞动作,还颇具观赏性。

500

结果副歌一来,全员立马进入土味的齐舞状态。

土到极致就是潮,被街舞收编的“社会摇”,在聚光灯下多了一丝中二的味道。

500

也算得上是另一种“精致的淘气”,另一种快乐的荒诞。

不得不说的是,因为刷到《求佛》,我印象中一向“小确幸”的对岸突然变得亲切了许多。

就好像回到了“你好机车啊”还是流行语的年代。

原来对“土味”上头,到了哪里都一样!突然觉得心理上的距离有被拉近一点。

土归土,《求佛》反而土得让人亲切,当乐子看看倒也无妨。

500

土味视频刷得多了,就不由得在间隙间产生一些疑问:

《求佛》这歌怎么就突然火了,又为什么在台湾省火了?

不少网友给出了“文化输出”、“土味战略”等大胆猜测,但这样现象级的流行绝非偶然。

500

网络发达后短视频平台的病毒式泛滥,首先提供了温床。

5年前的2018年,彼时的大陆今日头条、快手等正当红的短视频平台乱象丛生。

当时“全民社会摇”已随着短视频的发展扶摇直上,又在这一年因为低俗、擦边、价值观不正,成了被封杀的重灾区。

但是这种三人起步、动作简单易学、歌曲洗脑的娱乐方式,已经对后来的短视频文化产生了相当深的影响。

主打一个短、平、快,进一步还想呈现视觉刺激、猎奇。

500

其次,就是怀旧潮的全方位来袭。

如果说时尚是20年一个轮回,现在恰好是“世纪末潮流”轮回的节点。

朴树歌里“梦一样”的新世纪,已经来到第二个十年。

500

NEW BOY_朴树

但所谓的轮回,看上去更像一种停滞。

比如7月的第34届金曲奖,开篇是在怀念林秋离等已逝的重量级人物。

虽然并不是说近几年没有好的作品,但当下无疑是一个诸神黄昏、只能从文艺复兴中获取滋养的年代。

500

况且显而易见,如今还算得上top级热门的歌手,和二十多年前就是同一阵容。

如今最脍炙人口的歌,也还是二十多年前火遍大江南北的歌。

500

《求佛》作为一首当年大热的彩铃,自然带有脍炙人口的属性。

因为要从付费的彩铃时代杀出重围,所以朗朗上口是基础。

500

歌词也是字面上十分直白的情情爱爱,不存在太高的理解成本。

旋律过耳不忘、歌词易懂,让《求佛》这样的经典老歌具备了成为网络神曲的要素。

500

再者,是当代年轻人普遍面临全方位的精神压力

在学业、工作、生活疯狂内卷的东亚,快节奏下精神日渐贫瘠的青年们共此凉热。

在“小确幸”文化浓厚的台湾省,即时的、具体的、细微的感受对年轻人而言,远比宏伟的蓝图更值得信赖。

500

巧合的是,“社会摇”在被封杀的那年和广场舞一起火到了台湾省。

从此年轻人社会摇、老年人广场舞,在台湾省成了家常便饭。

不用大家动脑子的“社会摇”,也得以轻轻松松渗入年轻群体的日常生活。

500

看得出来,四处流窜的“社会摇”,反而起到了宣泄精神压力的作用。

但管他的,快乐不就够了?

于是和今年凤凰传奇回潮几乎同一时间段,土掉渣的《求佛》在台湾省火成了流量密码。

短视频平台是低成本愉悦的载体,“社会摇”这种即时的娱乐方式,就是无数年轻人低成本愉悦的来源之一。

500

凤凰传奇也罢、《求佛》也罢,确实是近些年文艺复兴潮中的现象级潮流。

出于好奇和自证的目的,我在网上寻找具备权威说服力的怀旧歌曲榜单。

搜寻下来,意料之内的无果,即便是彩铃歌单也是各花入各眼。

500

其实根本没有某个KOL的意见、或是某个榜单是“权威”的。

但在各种各样的榜单里,我看到了不少老面孔:

近些年颇为低调的庞龙,当年凭《两只蝴蝶》就能飞遍大江南北,是早期“人在东北歌在台北”的代表。

500

最近全网趋之若鹜的凤凰传奇,当时也只有二十多岁,面对的大多是比他们年龄大一倍的听众。

500

前不久因新专辑发行在全网掀起腥风血雨的刀郎,彼时还沉醉在他浓厚的西北情结当中。

500

如大浪淘沙,只有听众的耳朵才是试金石。

艺术作品做到令人快乐是基本,做到令人感到“活着真值得”是升华。

让大家快乐,而不是给大家添堵,已经很难得。

蹦一次凤凰传奇的现场、跳一曲《求佛》社会摇,其实都无伤大雅;

我们的积压的情绪,总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

但精神上真正的困局是长久的,也是一时间难以归因的。

什么是答案?与其苦苦“求佛”,不如反求诸己。

点击「摇滚客」阅读原文

发表于江苏省
2023-09-19
文娱 社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