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污衣派和净衣派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塑造了一个江湖组织“丐帮”。
丐帮内部有两派:污衣派和净衣派。前者是标准的乞丐,也就是丐帮之所以是丐帮的本来组成成分,乞讨是日常生产活动,探听消息、给正派跑腿乃至行侠仗义是顺带的事。
因为丐帮人数众多,积累的好人好事众多导致口碑上升。由此一些仰慕丐帮行侠仗义风格的江湖人士(主要是别派的边缘人物以及武林散众)加入丐帮并因为生活环境自动聚集形成净衣派,相对应的秉持乞丐本色的称为污衣派。
这两派虽然在大义也就是行侠仗义上是同路人,但在日常行事管理上格格不入。毕竟净衣派原先都在江湖上有点名气,进入丐帮也自然从中高层做起:起步三袋四袋;更有名的可能就是六袋七袋;显然不会存在一袋乃至没有袋的净衣派。而他们加入丐帮更多的也是为了聚集成团在江湖上呼风唤雨而不是为丐众乞讨撑腰。而污衣派基本上就是个金字塔结构,众多的底层构成了丐帮的大多数。当然了污衣派中的高层传承久了自然其后代也会习惯跟净衣派混在一起并久而久之成为净衣派的一份子。
净衣派往往是武功高强,是丐帮的精英打手。因此这些人必然是精致个人主义者,丐帮是为他们装点名声用的而不是他们无私奉献的对象,这就决定了他们是容易受到外界拉拢和变质的一群。而且丐帮的战斗力实际上不太行的:除了净衣派有入帮之前的习武经历,丐帮本身的武技也只有帮中高层的子孙以及徒弟等脱产人员才能习练到高深,普通丐众是无法到如此地步的,穷文富武么,有天赋的少数早早成为高层的徒弟也就是脱产了。这就决定了丐帮的方向选择也即丐帮要往何处去的道路问题:到底是净衣派向往的武林常青树,还是污衣派向往的丐众自助团体。要干大事也就是参与武林争霸(正义战胜邪恶)必然依靠的是中高层而不是大多数底层。换言之,忘记丐帮的初心,也即团结广大丐众维护乞丐利益。
这样的话,丐帮就是将副业当成主业。进而主业的从业人员被副业的从业人员当成累赘和鄙视链的尾端。长此而往,两派的差异足以崩解丐帮:也就是底层成为真正的乞讨团伙,因为缺乏高端战力而失去江湖竞争力成为受欺压的群体;高层成为纯粹的武林团伙,但因为人数支持而泯然在江湖中,毕竟江湖是丛林法则,大鱼吃小鱼。
最终垮掉的还是丐帮本身以及让丐众提升地位的机遇。
当今的大公司似乎很流行空降派与本土派的政治,与污衣派净衣派之争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