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小鲜肉职场混7年,港企、外企和中资我都摸清了……
又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港漂小伙伴们都准备好投入职场了吗!
回忆起当年刚毕业,真的是妥妥的小鲜肉(偷笑)。
不过同样也是个职场小白,对于自己的未来工作主要职责,以及发展方向并没有明确的规划。
因此也浪费了不少时间。
后来经过了将近7年的职场历练、摸爬滚打,当然也有血泪教训。
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眼中的香港中资、港资、外资的一些区别。
供大家在择业的时候酌情考虑,并且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中资
说到中资,这个应该是港漂在港最火热的团体了。
因为工作文化、语言比较接近内地,相对来说对于内地background的人也最容易适应。
很多master刚刚毕业的同学都会选择进入中资,毕竟刚来一年对香港生活还不是特别了解。
入职应该不会特别难,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在中资生存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1)工作特点
首先,大型的中资机构组织架构非常庞大,入职就开始卷学历了,毕竟大家都是master。
除去在港的本地招聘以外,还会有很多从内地调任的同事,竞争是非常大的。
有时候也会把一些内地的“卷”文化带过来,比如加班会比较严重,要等领导走了才能走。
当然每个领导的喜好不一样,身边也有很多准时收工的同事。
不过除去这些劣势点,中资公司的优势也非常多。
比如很多公司会有年底double pay,公司的福利相对较好,逢年过节的礼物少不了。
以及公司领导层会给你相对更多的耐心以及学习的机会。
在现在这个并不是那么好的大环境下抗风险能力较好等等。
据我了解,疫情三年,中资应该是裁员规模最小的了,而且那时候大家还有回内地居家办公的机会!
我身边很多朋友在中资一呆就呆了好多年,虽然工资拿的不高,奈何太舒服了不舍得走。
2)人际关系
这方面中资有点类似于日企?对于上级的服从与尊重的要求可能也不同于大部分西方企业。
这并不代表你不能对上级说“no”,而是你在表达观点的方式方法上需要有所不同。
这一点有机会我可以详细描述,毕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哈哈。
另外,同事相处也是一个难题,当然也是好事,毕竟中资人多,可以认识很多有趣的同事。
但是人多呢,是非也多……八卦就不细说了~
外企
在中资工作了3年之后,我顺利地获得了一次晋升机会。
但是因为机缘巧合我又得到了一份外企的工作机会,然后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了2年。
1)工作语言
外资相对来说文化差异还是存在的,首先是工作语言,从之前的只是书面英语,变成了口语英语。
大概是80%的英语,20%的粤语。
不用特别在意语法问题,主要是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就行。
2)工作特点
在尊重上班时间方面,外资的确是要更人性化一点,一到下班时间找不到人是经常有的事。
但其实这并不代表着外资企业更为“轻松”。
毕竟在这个只看结果的时代,业绩不好的外资团队炒人是分分钟的事情。
并且在对待你犯错的容忍程度方面,其实是不如中资的。
同事之间保持独立空间固然是好事,但是有时候也会给人感觉少了一点人情味。
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了。
在职场晋升方面,外资讲究看的见的“成效”,印象分的比重没有那么重。
所以,如果能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工作,就大胆的对那些指责外的事情say no吧。
毕竟可能没什么人会appreciate你的帮忙。
以及!外企的福利真的挺好的,连配偶的医疗保险都可以享用最高级别的。
港企
后来我去了一家港企,这家港资规模不大,大概就是100人左右。
1)语言方面
工作语言,粤语是必须要会的,注意是必须项而不是加分项。
因为对于大部分local来说,粤语是绝对的母语。
纵使他们会说普通话,也一定会习惯于在工作中用最熟悉的语言进行表达。
而作为职场新人来说,绝大多数情况也是必须要自己去适应大环境,而不是让大部分人来适应你。
2)工作特点
公司的节奏其实是很快的,做事情边界感非常强,对于工作范围的划分尤为敏感。
一定要很快地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流程,然后积极的沟通。
其实对于大部分工作来说,技术并不是真正的壁垒,对工作的适应能力才是。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流程,有节奏的完成工作,是在港资企业的生存必须条件。
3)人际关系
大家最困扰的应该是香港人抱团一起玩。
而我们作为新加入的新同事,难免会受到一些冷落(虽然也谈不上排挤)。
比如同事聊天说话太快,或者聊点本土的话题啊,就很容易get不到他们在说什么。
在这种时候,可能会有些沮丧,不过没关系,同事不等于朋友,表面上和谐相处已经足够了。
说了这么多,但是,我描述的情况根据公司的不同其实也是在变化的。
不管哪一份工作都需要自己本人适应,才是“好”工作。
也希望大家求职顺利!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
-END-
关注我,就不会错过每一次在香港的体验: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