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了十几年篮球,业余里也算好手了,但是跟专业不搭界,二者还是有着巨大鸿沟的
【本文来自《比起质疑归化球员,更该思考如何利用外援提升水平同时不影响本土球员发展》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感谢分享。我虽然喜欢篮球,但的确是大学毕业以后就不怎么直接看篮球比赛了。
照说技术和战术都应该能够通过训练和比赛不断提高的,没道理我们现在的篮球人口基数那么大,还干不过亚洲这些国家。
是不是在这一层层选拔的过程中,也有类似男足那样的问题呢?还是单纯就是各层次的教练水平不够,无法培养出足够出色的运动员啊。
姚明之后,我也很久没关注篮球了,现在敢说说话,那是以前确实全身心投入的关注过。
根据我新补的了解和浅薄的猜测,篮球人口基数大,但是专业训练的基数不大,我打了十几年篮球,业余篮球里也算好手了,但是跟专业不搭界。你去网上看看视频,专业和业余是有巨大鸿沟的。
自小开始启蒙到青训的教练水平不足,这不是我说的,是不少专业人士说的,比如杨毅,人家主张引入几十个上百个东欧比如塞尔维亚教练来带动国内教练水平。
选拔的问题不清楚,但应该没有足球那么黑,国家男篮竞争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人种(大个子在运动力上人种差异小,小个子差别大)、选拔标准(不是选拔机制,主要是说过于看重身高这些)、培养机制(教练水平)、联赛锻炼机制(外援主导持球,国内后卫球员缺乏成长环境)。
打开APP查看1条评论
评论1条
悍然锦帆贼
2023-08-08 16:53
来自上海市
上周日在环球港看了一场上海业余冠军联赛开幕式比赛, 说是业余联赛, 两边有几个球员名字眼熟 于是百度了下, 结果吓我一条, 一边是以NBL天山雄鹰队为班底, 一边是上届冠军以CUBA北大队为班底, 各自有些打过CBA球员甚至外援助阵。这种业余比赛哪还有真正业余球员的份。我想了下可能是因为赛季间隙, 球员出来打野球赚点外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