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70周年绘吨位曲线——马前卒工作室编

今天是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中国建设近代海军已是158年前的往事。中国海军总吨位数的历史统计集中于下面几张图表,希望能给大家一点直观印象:

500

1862~2018年中国海军总吨位

中国海军近现代化的起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用80万两白银,从英国购置7艘兵轮、2艘供应船组成的近代舰队。但当时中国海关、采购舰队等事务完全由英国人把持,屡次出现瞒骗中方,甚至提出无理要求的情况。最终舰队被遣散拍卖,清廷平白损失38.2万两白银。

此后,清朝政府展开洋务运动,试图以自造加采购的方式,打造一支适应东亚海权环境的海军。而阿思本舰队,就成了清朝海军近代化开端中的一个波峰:

500

1862~1912年清朝海军总吨位

1884年,初具规模的清朝新军,遭遇了刚从普法战争中败退下来、急于向清朝勒索赔款的法军。马尾海战导致福建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中法海战失利,引发了清朝第二次海防大讨论和海军衙门的成立。

到1888年北洋水师成立,清朝新式海军迈上了新的高峰:

500

1888年北洋海军成立时编制

但这支东亚新崛起的海上力量,极大地刺激了日本海上扩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打响,占据清朝海军大半吨位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

甲午战争后,清朝缓慢重建海军,从德国、英国采购了海容、海筹、海琛、海天、海圻等巡洋舰,重整福建船政等造船工业。到清朝最后几年,海军已经重整为巡洋舰队与长江舰队,并加速采购重型巡洋舰——但批量交付时,清朝已经亡了。

500

清末舰队序列

中华民国海军在相当长时间内,只是清末海军的延续。与清末海军的历程相似,民国海军也在对日作战中全军覆没。

500

中华民国海军总吨位

1937年中日江阴海战/水战之前,民国海军序列如下:

500

1937年战前中华民国海军编制(未列入电雷系)

500

日本投降前,中华民国海军主役舰艇编制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接收了大量日军遗留舰艇。据日方统计,二战结束时日军留在中国舰艇船舶2169艘,总吨位超过8.28万吨。其中堪用舰艇192艘,总吨位1.91万吨。国民党接受的最著名日舰,是阳炎级驱逐舰雪风号。

解放战争中,除少部国民党海军起义,大部海军力量被蒋伪政权带往台湾。凭借日军留下的战舰,以及部分美国赠舰,台伪政府一度拥有了亚洲第一海军。凭借这股力量,建国初台伪政府一直积极充当帝国主义打手,妄图封锁大陆海岸线。不仅劫掠苏联、波兰商船,连英国商船都不放过。

建国初,由于我国海军工业基础薄弱,与现代海军存在较大技术代差,台湾海峡在十余年间连续爆发四次危机。直到051、053系列国产主力舰陆续下水,我海军才初步扭转了被动局面。在1995年第五次台海危机时,我军更是批量下水072系列登陆舰,在水面舰艇总吨位上制造了一次跃升:

500

1968~2005年中国海军吨位

具体来看,051系列驱逐舰、053系列护卫舰与079登陆舰,构成了我国海军在70~80年代的主要(水面)吨位增量。与此同时,033系列常规潜艇也在批量下水,截止1984年下水82艘,总吨位超过14万吨。但由于型潜艇服役状况不明、难以计算,且在21世纪初已基本退役完毕,本次统计中仅用虚线估算表示,不纳入总吨位:

500

1968~1990年中国海军吨位中,各型国产主力舰占比

从2006年起,新一代水面舰艇,包括055、052D、054A等多型驱逐舰,及航母、071型登陆舰、901型综合补给舰等批量下水,我国海军迎来了造舰高峰。仅在最近十年下水的新一代水面舰艇,就超过了十年前的总吨位:

500

2006~2018年中国海军吨位中,新一代主力舰占比

最后,再次回顾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中国海军总吨位。刚刚过去的十年,是纵向坐标轴存在的主要意义:

500

1862~2018年中国海军总吨位

作者:高流

2019-04-23
军事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