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团队十有八九就是假或者误判,他们只是找到了“理论材料”

【本文来自《韩国科学家的室温超导反转了?其实完全没有 | 袁岚峰》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不用等了,已经有论文结论了——都是无法复现,或者理论上可行这种

在LK-99的两篇论文于7月22日上午首次在预印本网站公开约一周后,目前至少又有三篇与LK-99相关的新论文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公开。其中两篇来自中国,分别由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完成;另一篇来自美国,由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西尼德·M·格里芬(Sinéad M. Griffin)完成。

结论:LK-99的理论模型正确,但难制备出成功的样品,尚未被成功复现。

8月1日,前述研究LK-99的一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孙岩研究员和刘培涛研究员告诉澎湃科技,他们主要进行了理论计算,从计算结果来看,LK-99有室温超导的可能性;从能带的角度,给出了一些解释,“但是不confirm(但这不是证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团队对合成的LK-99检测发现,它的室温电阻不为零,也没有观察到它发生磁悬浮。该论文称,尽管他们合成的LK-99与韩国团队先前报道的LK-99的结构数据一致,但他们没有检测到其超导性,相反,反而发现了类似半导体的特性;该材料在室温下的电阻率约为1.94×10^4Ω/cm。当他们把压制的前述LK-99颗粒在室温下置于磁体顶部时,没有发现排斥现象,也没有观察到磁悬浮现象。“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论文:为了阐明铜的掺杂效应,研究团队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LK-99及其母体化合物的电子结构,“我们的工作为未来研究LK-99独特电子结构在超导电性中的作用打下基础。”,结论大意是“理论上可行”。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论文:理论上有超导高转变温度的特征。但在获得大块超导样品时,铜离子完成上述取代,存在挑战性。“尽管如此,鉴于这些诱人的理论特征和有一定可能性的高温超导性的实验报告,我希望这一类新材料的发现,能够推动对掺杂磷灰石矿物的进一步研究。”

中国中科院金属所出手,验证比较权威了。韩国团队十有八九就是假或者误判。他们只是找到了“理论材料”

发表于上海市
2023-08-02
科技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从未有过如此定价权,中国开始掌控局面”

德国巨头们急着找中国豁免

“日韩很想跟中国达成FTA,但又害怕…”

“将配合制裁,成为美国附庸?”马来西亚政府表态

政府停摆将破纪录,“很多美国人都在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