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用过高的帧率没有什么意义
【本文来自《每秒24帧的电影,如果增加到每秒48帧会怎么样》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现实生活常见帧率:
1、电影:24
2、电视NTSC:29.97
3、电视PAL:25
4、影视视频文件:约24
5、在线视频网站:以Youtube为例,有多种帧率,例如24/30/60等
6、游戏:不定。以正常可玩为标准,从20多到好几百都有,当然,好几百是画质/真实度不高的老游戏,又没有锁帧,导致帧率严重过剩。
高到24以上,单纯讲究帧率没有太大意义,而要结合其他因素来判断是否够用。
帧率要求区别较大的两个典型:影视、游戏。
影视是单向输出,观众被动输入,要在平面上,给人以愉悦的观赏感,众多“镜头语言”就是适应这一要求而创造出来的,与人的自然视角差异很大。这要求不能片面追求所谓“身临其境”,因为真的以真人视角(不管第几人称)拍摄的话,静坐观看的观众感受来说,会感到画面变动十分剧烈,不适感非常突出,无法观看下去。简单举例:乒乓球比赛你坐在皇帝位(教练席),高频率摆头观看双方运动员不会有任何不适,但在你脑袋上绑个摄像头,拍下来的视频让人观看,恐怕没几个能不吐的——一方面对突然性变化的画面缺乏心理准备,更重要的一方面因为除了眼睛以外的身体部位没有相应的感受,大脑/眼睛与平衡器官体感不一致,短时间多次这样,很多人不仅头晕而且恶心。影视中也有画面持续剧烈变动的时候,但你可以注意,这时候不是镜头指向变动平缓(例如《谍影重重3》的经典长时间跑酷式追杀和搏斗场景),就是焦点物体变动平缓(例如《剑鱼行动》、《黑客帝国》的著名的“子弹时间”)。所以影视用过高的帧率没有什么意义。
而游戏则不同,画面的变化,是玩家主动动作造成,玩家有心理准备,其次画面上要聚焦什么注意什么,是玩家自主决定,动作类游戏的画面变化剧烈程度尤甚,画面的每个细节的瞬间变化都能让玩家看清,成了基本需求,这就需要高帧率。但这还是没法解决大脑与平衡器官不一致的问题,所以就产生了“VR跑步机”这种装备——这是题外话。
总之,帧率主要目的就是让人看清——画面变动越剧烈,就越需要高帧率,否则就不需要,看幻灯片,一秒一帧也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