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大中华区拒付全球总部IT费用:纠纷背后有何“深意”?
既是基于现有业务发展的思量,也是基于全方位服务好中国市场的考虑。
作者:快刀财经编辑部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
一则来自《金融时报》的报道,将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安永(EY)大中华区推上了“风口浪尖”。
起因是安永大中华区拒付安永全球总部IT费用。围绕纠纷,据相关人士透露,过去一年多以来,安永中国一直拒绝支付一部分全球总部的费用,引发总部不满,安永大中华区则称,由于监管环境的变化,总部提供的IT服务在中华区很大部分无法使用,双方各执一词。
与典型的跨国公司不同,安永是由本地所有的合作伙伴组成的网络,由全球实体管理安永的品牌和各种共享服务。
因此,成员事务所每年都要支付一笔“核定额”费用。除此之外,还有包括IT在内的统一服务的费用,仅仅去年,这项费用的总额就高达27亿美元,占安永全球实体收入的一半以上,足见分量之重。
微妙的是,费用之争爆发之际,适逢中国出台了更为严格的新法律,要求将更多被视为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数据保存在境内。同时,国内监管机构也加大了对整个行业的审查力度,尤其是“保障信息安全”和“加强对敏感信息控制”的能力。
近几个月来,随着北京加强对数据的控制和监管,中国数据完全本地化以及信息技术系统与世界其他地区分离的动力加速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KPMG)和安永(EY)的四名员工表示,他们的团队已经开始重组中国的IT系统。
而在安永,正是昂贵的第二套IT系统导致了中国分公司和总部之间的费用纠纷。正所谓“无风不起浪”,由此看来,安永大中华区拒付费用的背后,自有另一层“深意”,既有基于现有业务发展的思量,也有基于全方位服务好中国市场的考虑。
01
“本土化”的安永中国与安永全球
追本溯源,厘清问题前,不妨先回到起点来看。安永成立于1989年,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跨国性专业服务公司,为鼎鼎大名的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
外界的刻板印象,总以为“四大”是外资企业,尤其是当前中美关系处于形势严峻的低谷局面下,难免先入为主,但这个说法其实有失偏颇。因为“四大”的企业组织形式为合伙人制度,最大的特点在于合伙企业相互之间不存在控制或管理的关系,因而并不影响其在中国的独立发展。
简单来说,即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国际网络更像各个成员所的“联合国”,中国的“四大”和其所在的国际品牌网络之间并非从属关系,而是由中国的合伙人拥有并进行本土化运营,安永也不例外。
事实上,到2012年,安永华明就已完成了彻底的本土化改制,转为与国内其他大中型事务所一样的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务所。无论是企业组织形式,还是合伙人构成,安永早就是中国本土化、一体化的会计事务所。
挑明这层关系,就不难理解安永大中华区为何会拒绝支付总部IT费用。一方面,作为安永全球网络中的一员,安永大中华区是有资格来提出质疑的,成员与总部本应在全球框架内互助共赢发展,而不是维护单方面的利益。
另一方面,作为“四大”中全球整合程度最高的公司,安永大中华区向来严格遵守在中国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机构的要求,在监管趋严的风口,安永理应坚守立场。
国企对于安永的选择,是更有说服力的事实。安永多年担任“三桶油”之一中海油的会计师事务所;安永为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路)提供一系列税务服务,帮助应对多项重大税收争议;安永还在去年3月和11月,分别与中国银行和中国石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备忘录。
安永大中华区积累的央企及大型国有企业客户,带来了显著的业务增长。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20年度会计事务所综合评价分析报告》显示,安永华明的主审央企数量、主审央企收入和主审央企收入占比均名列“四大”首位。
从安永近几年的财报数据,也能看出安永大中华区的能力与贡献。以2022年为例,安永在亚太区实现业务收入为72.58亿元,同比增长了9.3%,占全球总收入的16%。
▲图/安永2022年财报
可以说,亚太区对于安永是不可或缺的动力之源,鉴于中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举足轻重,扩大和巩固中国市场又是当务之急。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安永全球居然提出了分拆审计和咨询业务的计划,并将该计划称为“珠穆朗玛峰计划”。
02
不参与“分拆计划”下的深远考虑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行业震动。
纷纷扰扰中,安永大中华区在2022年9月9日宣称,安永大中华区不参与安永全球分拆计划,安永大中华区将继续留在安永全球网络中,整合安永全球资源服务大中华区的客户。
这个决定充分考虑到了中国市场的商业环境和发展阶段因素。毕竟,就当前外部环境而言,全球各国专业服务市场处于不同阶段,欧美专业服务行业已然成熟,咨询拆分上市,属于“水到渠成”。
但中国的专业服务市场仍然处于快速发展之中,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提升,对一体化专业服务需求只会越来越旺盛。再加上跨国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等规则的强化,也给中国咨询业务主导未来发展路线提供了新的机遇。
所以,针对中国市场,反而要在合规前提下加强审计业务与咨询业务的联动,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综合化的服务,贸然选择分拆,无异于自断手脚。在平衡短期回报与长期价值后,安永大中华区最终做出了务实而理性的判断。
尽管大动作频频,然而,戏剧性的是,在经历了几个月“利益交织”的内部分歧后,本来说好的拆分计划一拖再拖,无法推进。据《卫报》今年4月的报道,已投入了6亿美元的“珠穆朗玛峰计划”宣告失败,
“风雨飘摇”中,因为安永大中华区声明不参与计划,大中华区的业务和员工并不会受到分拆计划失败的影响,倒是“因祸得福”了。
03
“发力未来”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发展到现在,已经完成本土化落地的安永大中华区,成绩与实力有目共睹。
安永服务的客户包括中国宝武、招商局、国际电网等几十家央企巨头。在资本市场拥有丰富的经验,向超过500家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美国等地上市的公司提供审计服务,其中包括众多央企下属重要上市公司。
2023年1月20日,安永发布《安永助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手册2023年版》。在这份报告中,重点展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各阶段的审计需求,深厚内功可见一斑。
无论是审计、税收、咨询还是金融业务,安永大中华区都立足专业,不断贴近市场动态趋势,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帮助企业实现了更高效的提升,成为众多客户的战略伙伴和咨询顾问。
显然,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于安永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增长引擎。据统计,2022年我国GDP总量达121万亿元(约合18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近18%,由此可见,四大重视中国市场,有利于维持全球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3月17日德勤华融罚款事件后,德勤全球理事会主席舒亚玟(Sharon Thorne)亲自拜会了中国财政部相关领导。于会谈中重申了德勤全球尊重监管、服从监管的态度,接受并坚决执行财政部的行政处罚决定,同时全面落实整改措施,以便更好地服务中国客户和市场,助力更多中国企业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无独有偶,据最新消息透露,分拆计划失败后,安永全球CEO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启动中国之行,体现了安永全球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这个信号背后,恰恰说明了安永全球对中国市场的认可及支持,安永中国在成员所中的话语权正在逐步加强。
如今,渐入佳境的安永大中华区,已然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事务所发展之路。累累硕果,正是在遵循中国市场规律和监管政策的大方向上,充分保持自主决策的结果。
这是安永中国应对挑战的底气,也是赢得未来的根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