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青旅老板想筛选目标客户维持“青旅”的品牌形象没毛病

【本文来自《多家青旅拒接待35岁以上中年人,是年龄歧视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个人赞同青旅的这个做法,青旅本身就有比较特殊的“文化品牌形象”,就是给年轻穷游的背包客提供一个廉价的歇脚处——它的用户画像很清晰:青年学生或者是刚工作选择穷游的小年轻,本身文化素质比较高,比较有旅游的情怀,大家五湖四海聚在这个客栈里彼此沟通、交朋友、找旅伴、记录年轻时四处流浪的美好瞬间……这种导向和一般的商务酒店以及度假酒店花钱买服务、私密、安静的休息环境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看到早期一些比较著名的青旅的公共区域都做得非常有文艺气息,大家如果不是在外旅游的时间,除了在多人间睡觉之外大部分时间是消磨在公共区域聊天、看书、喝咖啡甚至弹吉他啥的。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青旅也没有当年那么“文艺”了,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它的价格和很多“廉价短租旅店”“找工作暂住落脚点”以及“打工人集体宿舍”重叠了……这些旅馆的目标客户本质上是想拥有服务、私密、安静的住宿环境的,但是因为囊中羞涩收入低不得不妥协住多人间上下铺。

说实话这些客户和上面说的穷游大学生文艺青年完全是不同的,现在也有很多打着青旅旗号,其实是在做这种定位的廉价宿舍的也大有人在。但是说实话,如果我是一个就想做“正宗”青旅的老板,我肯定希望对我的客户进行筛选,来维持住我的品牌定位和体验,从而持续吸引我想要的客户来,而不是不断把我想招揽的对象往外赶——设想一下,如果我是一个比较青涩的大学生,我出去旅游住青旅,结果一进房间一股味道,每个铺位上都是常住的“钉子户”(住铺位日结比租房方便便宜),挂着各种臭袜子、衣服,不时帘子里探出一个睡眼惺忪的中年人,可能我也会比较失望,或者觉得住在这里不安全也不舒适吧

虽然按照年龄来筛选其实不能完全保留上面所说的“原汁原味”的青旅文化,但是至少是一个能够筛掉一部分非目标客户的办法,毕竟35岁以上出来旅游基本上不会住青旅了,出来住这种廉价上下铺的35岁以上人士绝对是会降低青旅真正目标客户的入住体验的……

当然,我这么说肯定不符合互联网政治正确啦,但事实就是这么一个事实,就像我自己曾经住过那种40块一晚上的青旅,不过是只接待女生的那种,政治正确侠是不是要出来说什么“凭什么男的不能住,是不是歧视?”

发表于上海市
2023-07-13
社会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沉默的荣耀》中的历史,为何一直“谣言驱逐真相”?

时隔5年峰会再启,“应对特朗普关税的潜在缓冲”

“荷兰这事暴露了欧洲夹在中美之间,无能为力”

德外长找补:是推迟,非取消,尽快与中方通话

高市早苗急赶着“送大礼”,日本网民炸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