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上海在造船、钢铁、海工、航天航空等方面比较有优势,和前30年关系非常大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431726”推荐,来自《上海“前三十年”的那些老厂子,有多少还存活着的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企业很多没有了,但是不能说没贡献了,培养人才,积累经验,骨干作用还是有的。
几个系统我比较清楚,上钢很多合并后,有技术的都指导过周边的钢厂技术,否则河北哪里来的那么多钢厂。
棉纺是竞争不下去,基本上行业放弃了,同样东锭西移,这个行当慢慢转移到了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
上无系统没了,但是仪电还在,上海有华力,有中芯,你别说那些都是台湾带过来的。难道没有本土人才。另外航天系统的情况比较好。基本都保留了
江南,沪东都是历史传承,不能说没一点关系。
就讲上海失败的产业,比如sva的显示和电视。虽然失败,也培养一批人才。
建材高耗能,耀华皮尔金顿搬走了,但是率先上浮法哪里没意义?医药目前在国内弱势了,但是加上外资哪里差了。
现在上海在造船,钢铁,海工,航天,航空,电子,医药,化工,汽车方面国内有比较优势,和前30年来说关系非常大。世界最强的工业城市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