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共和国第一代核科学家,我自己做的东西上了好几个重大型号
【本文来自《目前中国依然还跪着的,或者说膝盖骨比较软的,依然是六零后七零后这一批》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这样的人出来……
大多数人,顺境之中,信心满满。遇到逆境,还能坚持自己的初心的,恐怕就没几个了。六零后七零后可能没有现在年轻人那么大的信心,但是把现在的年轻人放到二三十年前那个环境里,表现又如何?
我记得当年申请老美的洋博士时,RMB:USD是8.3,普通城市劳动者辛辛苦苦干一个月,可能还不如在美国刷几天盘子。我工作二十年,做的东西上了好几个重大型号,老美都没有,发的文章也不比老美差,正是有我们这些70后,在当时60后和30后40后50后领导人的带领下,打出了高速发展的20年,才有现在年轻人信心的基础。
我的父亲从一个农村放牛娃成长为共和国第一代核科学家,在马兰的戈壁滩上整整干了十七年,我才不用再去马兰,可以在大城市里面,设备先进的实验室里工作。我的代价是累到35岁高血压,39岁糖尿病,我儿子才可以选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不用再像我一样在所谓“天坑”专业里拼搏。每个时代的人,有每个时代人的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能完成的事情。前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逆境中的坚持尤为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