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玩才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用心引导

【本文来自《北大教授姚洋反对中考分流:“就这样否定40%的孩子,这合理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瞎玩和会玩是两回事。一方面,在正经玩中学到的东西比课堂上老师灌输学到的多得多,这种情境化、语义化中靠自身体会接收到的知识牢固得多,这是由大脑的学习机制决定的。对大多数人来说(约80%),大脑最喜欢的是图像,其次声音,再次才是文字。

另一方面,并且没有人说只玩不学。书桌前静下心的学习必不可少,但完成正常不超负荷的学习任务之后的玩也绝不可少。小学和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习多少新知识,而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有多少小学生、初中生看似整体坐在书桌前,但学习效率低下的?这样的学习没有任何意义。

只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初中那点东西充其量是高中所学半个学期的内容,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气。但在前一阶段对自然对社会的体悟难能可贵,在他们往后高中、大学乃至更高阶段的学习中,经常会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之感,对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创造力会越来越强。而不像现在很多孩子高考前潜力已经被压榨殆尽,即便上了大学,体会到的是更多的困顿感,对学习了无兴趣,甚至会引发很多心理问题(不是危言耸听,有抑郁倾向的不在少数)。

话说回来,如何玩才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特别是家庭)用心引导,而且比起来无休止地督促孩子学习,难度大多了。特别是,会玩一定还要包括有规律的运动,最好是可以和同龄小朋友一同进行的集体项目。孩子们在一起的创造力出乎想象。

发表于浙江省
2023-06-22
教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特朗普自以为握着所有底牌”,反而让各国找到新机会

“美国自己不够用”,欧洲都不知道要买什么援乌

北约秘书长竟帮腔:中印敢继续对俄贸易,等着制裁

美犹他州跟着挑事:这项投资收益颇丰,但就不卖中国

“中国人才都回国,美国损失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