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变味的“家委会”能否提升教师素养?

       2023年1月19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其中明确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多种形式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加强家长委员会工作指导,明晰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行为,严格家长通讯群组信息发布管理,严禁以家长委员会名义违规收费。

一边是教育主管部门严禁以家长委员会名义违规收费,一边是“家委会”群发消息,催缴各种费用。当“家委会”初衷,有悖于教育主管部门“意见”时,“家委会”违规收费,成了家长茶余饭后的主题。“家委会”到底有没有权利收费?“家委会”收费,对师生关系有怎样的影响?

家委会收费:班主任和教师成“甩手干部”

在贵阳清镇市红枫小学教育集团,王姓家长告诉记者:“他们学校以‘家委会’名义收取班费、参赛费等各类费用,没有取得家长是否愿意情况下,家委会群发消息,为了不让孩子受‘歧视’被迫交费。班主任在班级群还特别强调,费用交给班委会,班委会辛苦了!”

同样是参赛活动,记者在南明小学调查发现,家委会收费是家常便饭,有的班级收取30元用于买服装。六年级小陈同学告诉记者:“他们班没有交费,老师组织了诗歌朗诵。”

收费方式多渠道,活动方式多样,是学校的“通病”。他们为何敢让“家委会”收费,实质上得到了校领导的“授权”。

在国内,“家委会”收费现象普遍存在。教师依赖家委会,使得其失去了提升自身素养的机会,而家长则被迫缴纳各种费用。 有家长认为,必须取消家委会这个非正式组织,才能提升教师素养。

500

微信群对话图。

家住清镇市东门桥附近微信名为棉花糖与芸姐的对话:“我是看她们发受你委托六一节的事,她们找外面舞蹈老师我们班全部花费一万四千多元,我怕你不知道钱的前,着人举报。芸姐回答,确实好贵,去年也是这个价。”

据该校一教师透露,学校有明文规定活动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彩排,不能收取学校费用,但事实上班主任和教师成“甩手干部”,让学生交费请校外老师培训,私下返给班主任每生100元的好处费。

在小区走访中,一位熟悉该校情况的住户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班主任胆子大,只要不着举报逮到,收费明目张胆,学校撑眼闭眼......在本地教育局反应都没用。”经住户指认确定,该校正是红枫四小教育集团。

近年来,家委会在家长心中印象越来越差。然而,在不少学校,家委会不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了班主任收费和强制收费的“胆”,给许多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对此,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清华大学创新创业导师周迪认为,建立家委会的社团组织,由民政部门按照社会团体的要求进行约束,收费依据社会团体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律师说法:“并未赋予家委会收费的权利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为了让孩子在班上不被老师“区别对待”,即不敢发声,也不敢提反对意见,即使在班级群提出意见被家委会成员“说服”,班主任视而不见。

“收费”只能缓解一时之困,但能不能提升教师素养。而教师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具备的道德品质、知识能力、职业技能等方面的素养,提高教师素养是保证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贵阳一中一名临近退休的教师对记者说。

500

网络图片。

“家委会”收费对教师素养的影响极大。班主任通过依赖家委会强制收费,使得教师失去了提升自身素养的机会。同时,家委会还可以替代家长做很多决定,比如某孩子可以当班长、学习委员、少先队员等,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教育公平原则,也给孩子自尊心带来了极大打击!

那么,家委会是否有权收费?北京康达(郑州)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姚坤指出,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家委会的规定稍显缺乏,相关立法有待进一步完善。但依据《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家委会的职责包括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三个方面,该意见并未赋予家委会收费的权利。

同时姚坤律师认为,《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第二条规定,“明确家长委员会的基本职责,家长委员会应在学校的指导下履行职责。”第三条规定,“积极推进家长委员会组建建立家长委员会,要发挥学校主导作用,落实学校组织责任,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可见,学校对家委会是有监督、指导权的。若家委会违法收费,学校、班主任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长建议:取消“家委会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在调查走访中,超50%家庭认为,家委会是“摆设”,给家庭带来了负担;30%家庭认为平时上班挺忙的,要交费就交无所谓;18%家庭认为班主任每天辛苦,很多事情都是家委会在做,支持交费。

家长认为,“家委会”已经失去了初衷,成为班主任收费的“托儿”和强制收费的工具,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素养的提升,因此取消其是保证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举措之一。同时,应该建立更加正规化的组织形式,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500

资料图片。

取消“家委会”,是否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贵阳市观山湖小学李姓家长告诉记者:“家委会的选举不透明公开,为啥他们的孩子早入少先队?他们拿鸡毛当令箭,哄我们交钱讨好老师,根本不会站在家长角度思考问题。取消家委会,能让孩子找回自尊心,愉快的度过小学时光。”

白云区一初中教师告诉记者:“‘家委会’确实远离初衷,违反规定,收取不合规定的款项;还有,就是班上家委会的孩子优先获得各项荣誉称号,引发其他家长的议论和不满;此外,有家委会过度干预班级管理,不利于班级的发展。”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工作好坏,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净土,不是收费勾心斗角之地,不能靠“班委会”收费来开展一切有利于孩子发展的赛事活动。否则,不仅会影响师生关系,还会使孩子失去梦想。(完)

相关链接:

为响应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浙江省教育厅官网3月29日发布修订后的《浙江省教育乱收费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对违规收费主体及责任追究等进行明确,将自5月起施行。

根据《办法(试行)》,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违反教育收费管理规定,直接或通过家委会(含班委会)等以信息化教学、课后服务等名义,违规要求学生或家长购买平板电脑、教育App、教材、教辅资料或收取设备、软件使用费、课后服务费,或强行向学生提供报刊订阅、商业保险、网络维护、空调安装等服务并收取费用,以及摊派、收取饮水、校园安全保卫等费用的,应当追究责任。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家委会监管不力,导致家委会成员违规收费或履职不到位的,严肃追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相关工作人员责任。

针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追责清单”包括向学校推销或变相推销教材教辅、课外读物、学具教具或平板电脑、教育App等,以及乱罚款、强制保险、强行捐资以及以办教育为名向学生集资、借款、摊派等。

《办法》规定,对教育乱收费,视情节轻重可采取取消评优评先资格、扣减财政扶持资金、扣减招生计划、限期整改、约谈提醒、通报批评等进行责任追究,构成违纪违法的追究党纪政务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发表于贵州省
2023-06-20
社会 生活 教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